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国经济复苏带动亚洲出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9/2010 13:19:48   来源:国际商报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是中国古人老子的一句名言。不过,韩国人对这句话的领悟似乎一点也不比中国人逊色。

  根据韩国企化财政部推算,韩国今年上半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加7.2%。韩国政府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出口增加、内需市场逐渐复苏。今年上半年,韩国的出口额已达22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仔细分析韩国出口结构就会发现,韩国零部件和材料出口达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中国的产业内或公司内贸易。

  “不仅仅是韩国,东南亚、日本等国都在中国需求的拉动下扩大了出口。中国经济复苏带动了亚洲的出口,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韩国明明占了中国的便宜,反而又卖起乖来。韩国企化财政部下属的对外经济局7月4日发布《对亚洲经济的两种看法》报告,其中指出,目前亚洲经济过度依赖于中国,并称在此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可能成为限制亚洲各国发展的因素。

  与此同时,唱衰中国的论调似乎也有抬头之势。最广受诟病的恐怕就是中国不争气的股市和“吹着泡沫”的房市。路透社7月15日报道称,对于亚洲富有的投资者而言,东南亚新兴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对于大中华区的前景不如以前那么乐观。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置于该刊预测的“2010年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相当于“迪拜的1000倍,甚至更坏”,中国经济正滑向崩溃。英国《金融时报》也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奔向日式资产泡沫。

  日前出炉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给了这些唱衰说辞最有力的反驳。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其中6月份上涨2.9%。上半年PPI同比上涨6%,其中6月PPI同比上涨6.4%,环比下降0.3%。《华尔街日报》在强调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之后评论称,中国刚刚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仍在强劲增长,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可能是,确保经济放缓的过程是逐步和可控制的,而不是急速和破坏性的。美国债券和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史东麦卡锡研究所驻中国首席分析师奥力克认为,新出炉的数据将检验政府为楼市降温和退出货币刺激计划的决心。美联社报道称,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速放缓,但在中国政府可控区间内。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引发了担忧。不过,祝宝良却对增长的放缓丝毫都不意外。他表示,增长率在今年下半年持续下降不足为奇。这是因为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处于“特殊”时期,去年同期的基数特别低,才会造成上半年的增长率很高。中国经济目前的基本面是良好的,加上经济结构调增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很足。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也认为,刚刚公布的数据是很符合预期的。刘纪鹏表示,PPI下滑是因为政府在上半年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房地产的措施,使得原材料比如钢材等受到影响。政府通过调整房地产来调和经济矛盾,这个是主动选择,并不是逼迫而使其下滑的,符合整个经济形势。

  至于亚洲国家是否对中国存在过度依赖,祝宝良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的市场需求使得亚洲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受益、同时对中国的出口份额升高,这些都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主观地认为是过度还是不过度都是不科学的。当然,出口导向型国家多花一些精力扩大国内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选择。亚洲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市场,与外需形成相互补充,不论是对于本国经济还是对于中国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