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特高压为西部大开发架起“金色桥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4/2010 07:06:3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

  2010年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电网建设方面,提出了要“继续加大西电东送力度,结合能源基地建设,实施重要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加快远距离输电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明确要求。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世界各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开发清洁能源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四川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通过跨区电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火电丰枯互济,进一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为西部大开发架起一座“金色桥梁”,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制定今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

  王抒祥

  十年成就空前

  十年来,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四川电网迎来了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鉴于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上世纪70年代起,有识之士就提出“西电东送”的战略构想,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西电东送”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四川电网投资规模逐年提升,通过跨区联网初步实现水火互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也逐渐加快。2002年5月,四川电网通过万县——三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工程,首次实现川电外送,开始向华中、华东送电,“西电东送”初步成为现实。

  回首四川电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220千伏电网为主干,发展到了500千伏超高压电网为主干、220千伏电网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为支撑的多层次电网格局。从偏安西南的地方孤立电网,发展到与西北、华中、华东连为一体,特别是去年底德阳—宝鸡500千伏直流和今年7月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的成功投运,四川电网正式进入特高压、跨大区交直流混联的新阶段,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去冬今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缺口的情况下,通过跨区联网,四川9年来首次实现全省枯期无拉闸限电,为四川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的十年间,作为四川电网发展的实施者,四川省电力公司还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切实服务民生。在冰灾、地震给四川电网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在加快电网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全力推动电网规划项目和民生改善项目的实施。通过打造水电送出平台,着力建设跨省跨区电网,提高电力交换能力,促进了四川水电支柱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转化。通过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川省电力公司还努力服务地方发展,切实加强 “三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电网建设,通过加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入,大力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努力消除国家电网供区内“无电村”、“无电户”,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迎来难得机遇

  四川水电资源储量大,理论蕴藏量1.4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均占全国的1/4以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清洁能源和推进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加快开发低碳清洁的水电资源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将水电列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规划把四川建成全国最大的低碳清洁能源基地。目前四川省境内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站装机,就已经超过了4000万千瓦。应该说,四川电力发展迎来了空前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水能资源丰富,但能源需求相对较小。以四川目前的水电资源开发力度来看,仅凭四川自身在丰水期根本无法消纳,大范围大规模的配置消纳成为必然。到201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需要省外消纳600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7300万千瓦左右,需要省外消纳将达到3330万千瓦左右。但随之而来的是,现有的距离送电能力不足,电网通道资源稀缺。可以预见,当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电网输送能力将成为制约水电开发和消纳的最重要瓶颈。在此形势下,要实现四川水电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平衡消纳,同时跨区域电量互换互济,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特高压就成为必然选择。

  特高压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效益较高,节约土地,可实现大规模、跨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通过联网,可得到错峰、调峰、水火互补、互为备用、减少弃水等联网效益。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有效减少输电走廊,节约土地资源。目前,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的成功投运,充分证明了特高压技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通过建设四川特高压骨干电网,促进四川电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原有输电技术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特高压实现跨大区、跨流域水电互济、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把四川纳入到全国能源资源配置的大平台中,已经成为四川电网发展上台阶的战略选择。

  电网发展构想

  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四川水电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将有序推进重点流域大型水电项目建设,继续加大西电东送力度,结合能源基地建设,实施重要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加快远距离输电工程建设,同时加强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桥头堡”,四川电网迫切需要通过特高压架起一座“金色桥梁”。

  为加快我国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提高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四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将重点发展以水电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电网在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上取得突破,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电网在电力市场化、能源清洁化、经济低碳化、生活方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最近投运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例,该项工程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

  根据国家特高压电网总体规划,2020年前,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将建成华中—华北—华东坚强同步核心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一五”末到 “十二五”期间四川将新建一批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配套大渡河长河坝、大岗山、黄金坪、泸定等大型水电站陆续建成投运,建设双回雅安—乐山—重庆—湖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 (南通道),送电能力800万千瓦;结合雅砻江锦屏电站投运,建设锦屏—江苏±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送电能力720万千瓦;适应金沙江溪洛渡电站电力送出,再建1回至浙江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送电能力750万千瓦。通过努力,四川电网将成为“东接三华(华中、华东、华北)、西纳新藏(新疆、西藏)、北联西北、南通云贵”的全国电力交换大枢纽,构筑成跨省区、跨流域的“水火互济、购送灵活、交换方便、新能源上网便捷”的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

  针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热潮,目前,四川省电力公司围绕四川电网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电网建设规模和投资安排,继续加快以特高压为骨干的坚强电网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城市和城乡配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网,实现水电清洁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我们坚信,特高压电网这座“金色桥梁”,必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财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