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海油的秘密武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2/2010 11:33:53   来源:《能源》杂志

  “我们是新成立的研究院,算不上典型”——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吕波谦逊地表示,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积淀深厚的研究机构相比,2008年成立的能源经济研究院显然还是“小兄弟”。

  然而,历史并不挑肥拣瘦,远在美国的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将这个刚成立的“小兄弟”推到了台前。本来,随着中海油“登陆”战略的逐步实施,外界均猜测作为幕后英雄的研究院一定在后台苦心谋划。但没想登陆没完成,却重回汪洋大海——作为中国唯一的海上石油公司,研究院这回要为集团公司决策层拿出“地道”的分析报告。

  于是研究员们不得不面对海水漆黑的墨西哥湾,和焦头烂额的奥巴马一起伤脑筋,同身心交瘁的托尼?海伍德一道剖析BP的隐疾。当然,这可不是个“肥差”,研究员们也发愁:“单从管理角度讨论BP的得失,实在不是易事啊。”

  这或许是吕波率领的这支生力军在业界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首次练兵。毕竟,作为中海油的“魔术屋”,研究院贡献“锦囊”的压力着实不小。

  联想研究院的一位高层曾经总结说,中国企业要建研究院必须有几个前提:

  首先,这个企业一定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其次,该企业确实有与国际竞争者抗衡的驱动力;第三,要有足够的财力和人才储备支撑。由此可见,中海油耗费财力、人力打造的“魔术屋”,肩负着提出国际竞争战略的重任。

  央企的研究机构,普遍的发展路径都是由总公司内部最早的政策研究室肇始,而后逐渐扩大规模或者单独作为二级单位分离出来发展,最终扩大为研究院,作为企业的智库。对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及本企业的规划等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中海油能源研究院也不例外。

  2008年9月,当时的干部学院被总公司高层圈定为未来的“魔术屋”,于是按照“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开始运营,对外称“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2010年1月底,研究院开始了独立运作。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能源经济研究院被定位为“总公司的战略研究和智力支持部门”,是“总公司党组的智囊团和参谋机构,为总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 。

  而在研究方向上,研究院“既要着力于宏观形势的研究,又要聚焦行业发展研究,既要着力于战略研究又要聚焦产业发展研究,既要注意前瞻性研究又要聚焦当前应用性课题的研究。”

  这种范围广泛的定位,是“魔术棒”还是“紧箍咒”?

  位列全球500强的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和众多国际石油公司的研究机构在很多项目上都曾有过密切合作,其大中华区副总裁杨葳将这些公司与国内石油公司进行了比较,发现国际石油公司很少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少数的比如BP每年会发布自己的一些研究数据,例如BPstatistics。但绝大部分研究工作都会社会化,就是外包出去,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到市场上去找不同的机构来为自己进行量身定做的研究和规划。

  从这点来看,由于国内外企业的机制不同,中海油的“魔术屋”似乎又应当变出更多戏法,才能同时扮演内外两种角色——既能贴身服务,又可从第三者立场思考。而对于中海油这个“中国最西化的石油公司”来说,对后一种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日益强烈。这会将“魔术屋”本身至于尴尬的角色中吗?杨葳的看法也许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她认为,对中国石油公司自身的研究机构来说,帮助母公司进行管理方法和理念上的转型是无法胜任的,即使看到了问题也很难提出,而原因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它们最清楚本企业的文化和价值定位,知道哪种战略可能是最“合体”的,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由此可见,中海油的“魔术屋”实在是个典型,只盼它能多变戏法,多出锦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