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改,引发沪深股市及能源化工品种大幅上涨。鉴于历史经验,投资者对此充满期待,期望A股市场及大宗商品市场能重演2005年汇改后的走势,希望大牛市再度来临。
2005年汇改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2005年7月21日汇改开始之时,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即升值2%。随后三年时间里,热钱大量涌入中国房地产、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推升资产价格。能源化工品种作为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上行,并于2007-2008年达到峰值。尽管在升值之时,国内不少分析师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业带来影响,因此需求将受到冲击,价格上涨未必能够实现。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出口大国的地位在2005年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商品成本提升最终转移到产品价格上,外商及国内企业仍然最终接受。除此之外,商品价格上行也没有影响到全球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2005年汇改时,国内经济正处于向上增长周期。2005年至2007年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均超过10%。伴随着GDP增速加快,内需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塑料制品等终端产品产量,从2005年到2009年持续向上攀升,似乎也没有受到成本推升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入效应,远大于替代效应,这也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
2010年汇改背景和条件与2005年不同
2005年7月21日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即大幅升值。上周六央行公布的消息显示,本轮汇改不进行一次性重估升值,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浮动是双向浮动,并不等于人民币单边升值。也就是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汇改存在误读,这也是市场继上周一大涨后周二缩量盘整的重要原因。
以收入替代效应来分析,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与2005年相比已经有很大差异。即使人民币按照预期升值,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相比2005年也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国内房地产价格已经连攀新高,一线城市房价甚至可与美国媲美,热钱投机空间有限。其次,中国股市尽管处于低位,但是在政府严密监控及管理下,要想达到2007年的高点,难度会很大。从操作层面看,热钱的流入会面临更多的监管。因此,此次汇改后,人民币即使升值在收入效应上也应弱于2005年。
替代效应方面,因中国国内物价上涨带动工资上涨,外商在国内设厂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代工企业将加工基地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地,寻求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国内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措施也在被上述几个国家参照学习,相比之下我们已无太多优势。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出口,正在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相关媒体报道,今年6月份越南的服装和服饰的出口额估计将达到6.80亿美元,而前6个月越南服装和服饰出口总额将达到34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5.9%。
若中国国内因人民币升值引发商品价格上涨,那么海外定单在有所选择的情况下,其流失程度将大于2005年。最大的可能是出现越南和印度等国定单上升而我国下降的格局。今年我国出口面临的压力将远大于2005年。
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
本次汇改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之前相比也不尽相同,表现在价格波动上也不会一致。考虑到下半年CPI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进行,国内GDP增长可能继续放缓,但前提是不影响保八顺利实施。另外,中低端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关系已经发生转变,工资的增长将使得企业生存环境有所改变,经营压力也将增加。
外围环境不稳定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欧元区国家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随时都会面临更严重的财政及信用危机。英国、德国等传统强国,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干系。欧洲债务危机本质上与2008年金融危机类似,一旦发生链式反应,后果不可想象。因此,即便人民币升值,商品价格的波动还须依据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应该仅根据历史经验作出判断。
2005年至2008年,能源化工品种经历了一个飞跃的过程,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在热钱及需求的强烈推动下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不可否认,汇改及人民币升值多多少少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今年的汇改却并非意味着升值,盲目套用经验来判断,错误难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