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政20亿补贴将投向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的消息,给节能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相比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概念,低碳经济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节能产业,却因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而备受冷落。事实上,新能源短期内还不可能改变中国能源格局,但节能产业的空间却无处不在,以建筑节能为代表很多已经走到了操作阶段。专家认为,要想实现到2020年二氧化碳40%-45%的减排目标,必须重视节能。
节能产业中,被认为是最完美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年,但一直是蹒跚起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业内专家看来,未来五年之内,这种模式将会成为中国节能产业的主流,并可撬动高达4000亿的节能市场。
中央20亿补贴EMC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备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节能项目的管理机制。它能帮助能耗企业实现对节能项目的“零投资”,并从节能产生的效益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从而实现节能服务公司与能耗企业,甚至包括环境效应的共赢。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向时代周报记者举例描述:“原来一能耗企业一年用电1000万度,通过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六年合同进行节能改造,每年能节省200万度电,节能公司和能耗企业对这样的成果分成,六年后全部归企业。”
合同能源管理早在石油危机之后的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提供节能服务普遍采用的机制。其中,发源地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市场产值已经占到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随着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高调现身中国。在其后的十余年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在数量上虽成倍增长,但并没有达到业界预期的高速发展,只能蹒跚而行。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节能服务公司非常多,但规模都非常小,因此直接对企业信用造成冲击,节能单位都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害怕做不好你走掉了怎么办?另外一个困难就是前期投资巨大,规模小企业就不能融资。”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今年以来的政策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带来了曙光。
4月2日,《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对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实施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入免征营业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享受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四项税收优惠政策。业界期盼已久的扶植政策初现端倪。
接着,6月3日,《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将在2010年安排20亿元,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补贴。除了下发财政补贴之外,税收、信贷支持的实施细则也有望在6月出台。
“20亿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对整个行业来说并不算多,但其推动作用却显而易见。”林伯强说。
5年内EMC将成节能产业主流
低碳经济口号的背后,是我们能源的巨大浪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亿吨标准煤。在33.5万亿元GDP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每万元GDP 911公斤的标准煤的巨大消耗,而欧盟每万元GDP只需要191公斤的标准煤。
“这就说明生产环节中的能耗太高了,这些能耗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降下去的,不要求你一下就降那么多,降一公斤就是天文数字了。”韩晓平认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潜力巨大,通过节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改造,减一百公斤完全可能。
在经济发展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节能产业将迎来发展新纪元。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估算,今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高达4000亿元,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节能机制,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整个节能市场中只占非常小的一个比例,现在还是以能耗企业自主节能为主。
“不过,合同能源管理是目前最完美的节能产业模式,如果政府加大扶植力度,未来五年之内,这种模式将会成为中国节能产业的主流。”林伯强认为。
面对合同能源管理巨大的市场,企业早已闻风而动。据了解,上市公司泰豪科技[15.98 -0.62%]在手的合同能源管理订单超过6亿元,合同能源管理补贴政策出台后,该公司是沪深两市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此外,延华智能[13.29 0.23%]、荣信股份[38.85 1.52%]、智光电气[17.62 9.99%]等拥有节能产品和技术支撑的公司,其商业模式也有望转向合同能源管理。
“我们非常高兴政府出台补贴政策,今后合同能源管理将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泰豪科技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表示,但对于本报提出的其他问题,因该公司董事长黄代放正在江西参加节能宣传周,未能作出回复。不过,董事长亲自出席节能宣传活动,也可见对节能的重视。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韩晓平进一步提醒:最为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个社会信用体制,来保证企业双方的利益。
“节能不还钱要纳入到企业信用体系,如果不还,企业的信誉就没有了,节能多少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鉴定,第三方机构可以是专业的机构,也在信用体制之内,如果作假也会拉入信用黑名单。”韩晓平指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