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波恩当地时间11日下午,2010年第二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有失公允”、“不平衡”的指责声中落下帷幕。当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主席提交的原定作为第三次谈判基础的谈判文本草案,遭到发展中国家严厉批评。
分析人士认为,草案的主要“硬伤”是没有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衡。谈判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能否在谈判中走好“平衡木”,成为第三次谈判和年底举行的坎昆会议成败的关键。
取得一定进展
此次为期12天的气候谈判伴随着争吵,但也取得了不小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了《哥本哈根协议》的“名分问题”。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后,陆续有120多个国家表态支持《哥本哈根协议》,但有70多个国家没有表示支持,其中还有几个国家对协议持强烈的排斥态度,坚决拒绝将它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因此,解决《哥本哈根协议》的“名分问题”成为第二次谈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根据今年4月第一次波恩气候谈判的授权,5月31日第二次谈判开始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主席就拟定了一份40多页的谈判文本。该案文承袭了《哥本哈根协议》的内容,但在措辞上避开直接提及这一协议。因此,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曾强烈排斥《哥本哈根协议》的国家,也同意以该文本为基础进行谈判。这就使谈判走到向新协议努力的轨道上。
第二次谈判在一些“可操作”的细节方面取得进展。比如,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在援助资金的管理结构、清洁技术转让、减少森林砍伐等内容上达成诸多一致,而这些成果都可以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此外,《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开始将哥本哈根大会以来发达国家作出的减排承诺,在可比较的基础上纳入新的谈判文本中,这些将构成第二承诺期的基本内容。
即将离任的《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评价说,波恩气候谈判在完成哥本哈根会议未完成任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在看,在坎昆迈出一大步是可能的”,那就是达成一揽子可操作的措施,使得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领域采取更快、更强力的行动。
新文本遭质疑
经过十几天的谈判,《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主席参考各方意见,于11日上午拿出了一份22页的新文本。该文本原定将作为第三次谈判的基础,各方可围绕新文本展开逐行的谈判。但这份新文本遭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质疑和批评。
在11日下午的闭幕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发言,指责该文本“不平衡”。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的也门代表说,对新文本非常失望,文本过多反映了主席个人的意见,而非缔约方的意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