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就“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所做的报告提出2050年前我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报告指出,资源制约、环境制约、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为实现能源发展战略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应当把资源和环境约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条件,体现节能提效优先,落实“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环境友好,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有控制的健康发展,统筹规划和调控国家的发展速度、结构和供需模式,为今后长远的发展开创一条可持续的新型道路。
杜祥琬提出,根据这一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50年前的40年,应当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从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的能源体系转变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能源的结构、“颜色”、质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他指出,2030年前的2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期中的攻坚期或困难期。其间,要花大力气形成节能提效机制、实现新型能源的突破、化石能源的洁净生产和利用、实现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石油安全供应和替代、电力系统优化发展、农村能源形态的显著进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而2020年前的10年,特别是“十二五”,是上述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
杜祥琬院士说,这十年期间,经济转型应实现重大调整,能源消费增长结构将有显著变化,节能、提效、减排取得新的明显成效,逐步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转变:从现在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需求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模式,并在此新模式下,实现可持续的供需平衡,以支撑科学发展。
他在报告中提出,为实现2050年我国能源体系转型,我国应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即“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其中包括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的绿色能源支柱之一;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可以成为我国能源的一个绿色支柱;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新能源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发展非上网等用电方式和储能技术。
杜祥琬建议,从管理体制、经济政策等方面推动形成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国家设立能源统一管理部门;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以有力的经济政策为杠杆,倒逼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建设国家级的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等。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是中国工程院自2008年2月开始启动的研究项目,预计将于近期结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