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污的初步经验与展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3/2010 08:39:23   来源:《北京水务》2009年增刊第2期   作者:朱铭捷

  摘要:为了保护水资源,北京近年来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内的污水治理,建成了一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对其中几个主要关键的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 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 管理 经验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4637(2009)增刊2-0032—02

  2006年以来,随着北京水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要求以水源保护为中心,采取21项工程措施,实现“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将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作为小流域建设的中心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不断推进,污水治理作为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已有100多个村进行了整体污水治理。目前山区小流域治污取得了重要成果。截至2008年底,村级及分散点源污水处理设施超过400处。这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对保护水环境,改善村庄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北京小流域建设中的治污工作将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1 污水处理必要性及主要对象的确定

  在目前社会经济水平下,水源保护是根本目的,进行小流域治污是实现水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根据对水源的危害程度,分类对待,优先重点治理排污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对水源(河、湖、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源)产生直接影响的污染源。

  根据目前北京水源保护和污染源的实际状况,对以下几类污染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1)养殖废水。设置于山区沟道中或沿岸的鱼池废水、养殖场的冲洗废水。

  (2)旅游业产生的污水。民俗旅游村、集中接待区由于旅游人口较多,产生的污水量也较大。

  (3)邻近地表水源区的村庄生活污水。有的村庄距地表水源较近,排放点泻水常年形成污水径流,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对水库与河流的水质影响较大。

  对于山区水源地的治污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村庄都有紧迫的治污必要,距离水源较远,人口分散、排污量少的村庄可以利用自然净化消除污染。

  2 污水治理模式的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模式是铺设覆盖整个城区的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道,将污水集中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或者进行回用。但是在现阶段,结合北京农村的村庄布局,城市污水治理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村庄,在农村不建设统一的管网而进行分散处理可能是更为适宜。第一,农村房屋间隔距离近,难以挖槽埋管;第二,有的山区村庄为岩石地质,施工困难;第三,与分散处理相比成本过高,且部分村庄路面已经硬化,重新破路埋管成本还会增加。

  与城市集中治污相比,分散治污具有其特定的优势。第一,工程量较小,易于实施且降低工程费用,避免管道堵塞;第二,可以利用农民每家每户的土地分散处理,实现污水就地回用;第三,省去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简化运行管理,避免形成集中污染点。因此,今后农村治污中,应优先采用分散治污模式。

  3 污水处理标准的确定与回用

  农村污水处理应达到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结合是否回用来确定处理标准。在北京,污水处理后如果直接排放,就需要遵守北京市的地方标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307—2005)),该标准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山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要求更为苛刻。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处理标准,其所选择工艺较为复杂,运行成本较高,不太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污水处理回用主要是用于农田、绿地的灌溉,农田灌溉的水质标准相对较低。尤其对难以处理的氮、磷要求更低。此时对污水进行简易处理即可达到要求。当然并非所有的治污村庄都有污水回用的需求或者条件,也可以考虑利用土地的自然净化作用对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净化,适当降低氮磷等难处理物质的出水标准,简化处理过程,降低处理成本。

  4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从21世纪初开始,截至2008年底,北京在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治污中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约有l0余种,包括厌氧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MBR)、接触氧化、氧化塘、SBR (含CASS)、人工湿地、AO+土地处理系统、三格化粪池、生物转盘、土地渗滤等。这些污水处理工艺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对于在农村应用而言,存在适用性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和运行比较,农村治污工艺的选择应该遵循简单实用、易于管理操作、且运行费用低的原则。目前所采用的三格化粪池这种早已使用的简单污水处理方式是一种适用性较广的方法,在非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污水量较少的村庄都具有推广价值,它能较好改善农户的居住卫生环境,实现污水简易处理和有机肥还田。

  农村治污工艺选择要避免单求技术先进、处理程度高的认识误区。技术先进、处理程度高的工艺通常操作复杂,白控设备较多,维护技术难度大,对于农村自行管理而言并不适用。根据调研情况人工湿地和土地渗滤工艺对于浓度较低的农村生活污水是比较适用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运行管理简单,基本能够自动运行,所需运行费很少,但是在无闲置土地的农村无法应用。

  如果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对污水处理的需求强烈,能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公司对设施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其他复杂的处理工艺也是可以采用的。

  5 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极其重要。污水处理设施与其他水利设施有重大区别,应划分为市政设施。目前小流域和新农村的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由区县水务局负责建设,部分区县水务局也参与污水设施的运行管理。由于工作传统的习惯,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而现在对于污水处理设施这种农村新生事物,必须与时俱进,建管并重。污水处理设施由于采用的工艺不同,所需维护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之初就应考虑未来的运行问题,如果能够提供专业的运行维护管理,可考虑采用技术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但操作复杂技术性高。反之就选择简单实用的技术工艺。

  及时且具有专业水准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具有以下效益。

  (1)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甚至一定程度超负荷正常运行。

  (2)使处理出水达到设计要求,甚至更好。

  (3)在相同出水水质情况下,降低处理成本。

  (4)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目前小流域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可以分为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2大类。分散管理是每个村自行管理本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这是目前主要的管理形式;集中管理是1个区域(如1个区县、1个流域或乡镇)的处理设施由某个单位集中管理运行,虽然不是目前北京小流域设施的主要管理方式,但却是一种易于实现专业运行维护的方式,也应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6 展望

  北京小流域内的污水治理工作还将继续深人开展,今后的污水治理应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实行不同层次、不同标准、不同模式的治理,将建设资金用于对水源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村庄污水治理。考虑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模式和经济承担能力,选择处理工艺。实现应建即建,建而能用,发挥实效,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朱铭捷(1978一),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