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是稳定民心、稳定大局的产业,所以,要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来武装农业。同时,要尽快提高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和操作手的文化水平,确保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
干燥机械化(尤其是粮食烘干机)在目前很少使用,干燥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既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更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我国人多地少,农民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收入低,没有必要发展机械干燥;二是认为自然干燥优于机械干燥,其实收获后的稻谷在1h内立即干燥与放置5、10、20h甚至数日再干燥,其米质大不一样,在日本,含水率24%的稻谷放置10h后再干燥,就只能作饲料粮;三是认为机械干燥粮食投资大、成本高,农民承受不了,望而却步;四是选型配置和使用不科学。发展(粮食烘干机)干燥机械,要克服以上四个误区,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合理选型配套;应探索合适的运行机制,如专业户或专业服务公司。
以稻麦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推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
近年来,张家港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一批先进的新机具、新技术相继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其生产过程是整地、播种(栽插)、植保、排灌、收获、烘干和加工等环节,主要的薄弱环节有水稻的植保、栽插和烘干。植保机械占有量逐年减少,但生产厂家也相应推出新型植保机械,如3WB-16型气压式植保机,动力源是二氧化碳作为气体压力,推动药液喷射到作物叶片的表面,而作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由于现在农业机械大部分归个体和农户所有,植保机械由1998年的4709台下降到2004年的2190台,减少53.5%,所以3WB-16型气压式植保机有一定的推广前景,但气源要有一定的保障。水稻插秧机是目前栽植机械最理想的一种机具,过去机插秧曾有二次失败,第一次是50年代滚滑道插秧轨迹,发明了横向移秧、纵向分秧的插秧机技术,至今世界上仍在运用,但当时没考虑与育秧工艺结合,只全心致力于洗根苗的栽植机研制,由于洗根苗为人工育苗,形体差异过大,且拔秧用工太多,根本谈不上提高效率,所以洗根苗插秧机的实际进展缓慢;第二次是80年代,我国引进日本插秧机及其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插秧机技术才有了新的发展,但其壅泥涌浪、冲倒边行、不能适应高速插秧、田间转移困难、操作费力等,农民不喜欢,因而制约了其推广。张家港市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的出现,解决了50、80年代机插秧苗的缺陷,可以说是机插秧的第三次革命。这次机插秧优点是节省秧田,秧本比为1∶100,节省成本,比手插每亩约节省成本60元。节省用工,增强抗逆性,增加效益,但要把好几大技术关,催好芽,保证匀苗,秧盘根好,保证壮苗,总的来说机插秧苗育秧是关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