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清洁能源合作:中美战略投资未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1/2010 08:48:51   来源:中国石油报

  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如海内外媒体报道所言,这次对话“富有成效”。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所达成的26项具体成果中,近一半指向清洁能源合作领域。

  合作:全球化竞争必然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带领着以通用电气和杜邦为首的24家美国企业“豪华级”贸易代表团抵华,开始了全球瞩目的商务之旅。

  有业内人士称,骆家辉此行目的主要是推广美国清洁能源技术,希望借此打入中国巨大的市场。而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对于世界来说,无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从战略高度开始展开清洁能源合作。这既符合当下“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全球诉求,同时,清洁能源作为全球化市场新的增长点,还可以为中美两国提供可期的工作机会。

  另一方面,中美随后启动的系列合作尝试,对于金融危机阴影仍未彻底退去的全球经济环境而言,是一次良性的刺激。这将极大促进相关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开发,使处于回暖中的世界经济有效升温。

  合作,是市场全球化之需,更是双赢之举。

  互利:中美互补型契合

  在西半球,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导致环境灾难,再次引发全球对化石能源潜在风险的担忧和焦虑。而在中国,“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低碳绿色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热度持续高涨。多项统计排名表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风力涡轮发电机生产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和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但核心技术瓶颈的制约,让这些“世界第一”还未真正造福于民。

  美国方面,今年1月27日,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了在未来5年内美国出口翻番的目标,并于今年3月提出具体举措。对于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美国经济来说,这个等同于在5年内出口年均增速提至15%左右的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

  因此,骆家辉一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来华寻求新能源合作,不仅是为了美国新能源产业开拓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探路”,而且也是为奥巴马政府的全新出口政策积极服务。

  一个需要技术,一个需要市场,一拍即合。根据中美签订的新协定,中美同意共同投资,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支持研发活动,能源研发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技术和清洁煤三个领域。互利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雏形显现。

  角力:利好与掣肘并存

  人们仿佛看到,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必营造出“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美国将开拓出全新的能源市场,为缓慢复苏的国内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通过能源技术的引进与交流,使丰富的能源蕴藏,如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得以开发,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不过,在落实合作之前,两国依然有许多障碍有待逾越。

  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由于美国多年的出口制度,中国新能源企业在与美国开展贸易活动时,需要付出高成本的代价,而相对的收获并不如意,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在进军美国、开展合作之前,往往会“三思而不行”。

  中美两国都明白,通过合作,吸收并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规划和发展的要义。而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美国政府的谨慎姿态似乎没有动摇。

  清洁能源:未来制高点

  “掌握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奥巴马总统的断言阐述了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的转向和全球能源未来的竞争态势。

  而在眼前的高油价时代,清洁能源投资已成为各国“抢滩”的发力点——谁抢占了这一高点,便抢占了能有未来的话语权和制胜先机。

  中美两国将清洁能源合作置以战略高度,有利于双方以能源合作为纽带建立起更广泛的对话机制。而双方建立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必然有益于中美两国投资未来的战略转型。(实习记者 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