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油”揭示了中国石化行业的一个现实矛盾:既“产能过剩”又“供应不足”。其症结在于成品油销售的供应链问题。
本刊记者 马玥
在中石化河南“问题油”事件刚要淡出人们视线之时,中石化海南“问题油”又惹出了事端。
自4月下旬以来,海口市出现多起由于“问题油”导致汽车损坏的事件。此事距中石化公布河南“问题油”事件调查结果,并向消费者道歉仅仅相隔几天。
目前海南的民营加油站已承担下全部责任,声称:在清洁加油站的油库时没有彻底清洁干净,导致部分油渣残留在油库里,造成中石化这批10吨汽油产生了问题。
海南省质监局已经对海口、文昌的5~6个加油站进行油样检测,截至发稿前,调查结果还没出来。
在短短两个月内,中石化已经出现了两起“问题油”事件,油品的质量令人担忧。不过,成品油的质量问题绝非是运输渠道、过程监管或加油站销售的某一环节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的应该是整个成品油供应销售体系。
民营加油站愁“油”下锅
瑞洁加油站是北京市海淀区健翔桥西的一家普通民营加油站,这里的成品油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成品油批发企业。加油站每天会进一次油,油品需求量增大时,加油站会电话通知成品油批发企业供货。
“供货给我们的成品油批发企业也是民营的,他们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油库批发成品油,再卖给我们。”瑞洁加油站站长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道,“我们油品的质量绝对是有保证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提供油品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我们才会从他们那里进油。”
但是,在成品油供应紧张时,中石化或中石油会优先批发给自己集团的加油站。偶尔,这些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会拿不到油。
离这家民营加油站3公里的地方,是一家中石化的自营加油站,这家加油站的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我们除了销售,什么都不管,中石化销售公司有统一的配送、统一的物流。”
“谁能拿到油,谁就能生存。人家不卖给我们,我们有什么办法?”民营加油站站长抱怨道。
据了解,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所属加油站基本上是在自己的主要市场领域以自有加油站为核心,辅之以各种其他性质的加油站。在非主要市场领域则根据市场情况,以联营、特许为主。
对中石油和中石化指定的供油加油站来说,成品油从炼油厂出厂后,经过一次物流输送到石油企业油库,石油企业油库再进行二次配送,将成品油送往加油站(如下图)。
对于民营加油站来说,从成品油批发企业购油是唯一的渠道。
“民营加油站的油品质量就是不行,非常不稳定。”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道,“因为一旦中石化和中石油不给批发企业供油,他们肯定要从其他炼油厂买。质检部门也只是抽查,几乎查不到‘问题油’。”
在利润驱动以及两大石油集团限制油品供应的压力之下,民营油品批发企业和民营加油站会从其他炼油厂购油。
其他炼油厂是指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外的炼油厂。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统计在册的炼油厂一共有264家,其中地方炼油厂177家,总的炼油能力达到4000万吨,其中山东和辽宁两省的地方炼油能力最强,产值约占全国的30%。
到目前为止,进口原油仍需进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排产计划,不能直接销售给地方炼油企业。因此,地方炼油厂不得不依靠进口高价燃料油维护正常生产。但是,燃料油消费税额高,且含硫量高,杂质多,出油率低。
“这就好比做任何加工一样,原材料不行,加工出的产品质量就很难保证。炼油的原料不行,炼出的成品油质量就很难达标。要想达标,油品批发企业和销售企业都需要加些添加剂进行调和。这样在小作坊条件下调和出来的产品很不稳定,一段时间后,经历运输或气温的变化后就可能又不达标。”北京石油在线研究院院长周成当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道。
这些地方小炼油厂的产品大多供给民营企业,但最终用户有可能也是中石油、中石化企业。
中石油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向其他公司购买了2400万吨成品油。单以曾出现“问题油”的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为例,2009年全年从外部其他炼油厂采购大约15%的产品。
脆弱的供应链
事实上,与外购“不合格油品”不相匹配的另一个现实是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产量过剩”。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2月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原油加工量3.75亿吨,增长7.9%,增速比上年加快4.2%;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28亿吨,增长9.4%,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却显示,去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仅2.21亿吨,产量过剩达600万吨左右。
2010年4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报告显示,一季度成品油供过于求态势明显。
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供应不足,其症结何在?
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道出成品油供应销售体系的现状:因为原油进口基本都在沿海,所以沿海炼油厂油量储存丰富,但像西北地区的成品油就不是很充足,因此给物流和配送带来一定难度,整体油品的销售供应就不顺畅。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来说,库存管理落后、运输不力等,都是导致外购“不合格油品”的原因。
据了解,1985年前,我国石油销售单位归属原商业部石油局管理,之后省市石油公司划归地方,脱离了原商业系统的行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计划性商品逐年减少,国内流通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石油行业的流通环节却没有大的改变。
目前,国内国有成品油销售网络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省、市、县三级销售网络结构,每一级都有一套管理机构,同时每一级石油公司都配有储油设施。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企业集团各自雄踞南北,中石化集团以炼化为主,南方的销售网点大都归为其所有;而中石油集团以油田为主,北方的销售网点归其所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这样的供应链结构不能体现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优势,使得供应的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大大增加。
由于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加油站经营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专业化管理尚在起步阶段,这种销售管理体制和储运设施、零售网络的缺点是管理层次多,商品流通环节多、效率低、费用高。
此外,周成当认为,目前我国加油站“脆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模式单一,不像国外的加油站经营多元化,既提供加油服务,又做超市、旅馆等,“现在就是谁有资源,谁就能挣到钱,说白了,谁能拿到油,谁就能生存,这就是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如果加油站实现了多种经营,就不会有现在供应体系脆弱的问题了。”
现实中,成品油供应与需求在时间上不同步、数量上不同量、空间上不同域,需要配送、库存、加油站等进行协调。而导致供应链不顺畅的原因主要是组织流、信息流和物流不畅。
组织流不畅在于没有整体的供应链观念,各自为战;信息流不畅在于信息传递系统效率低下,使得信息提取和传输延迟;物流不畅在于成品油供应链的设计与运行相互独立,供应链的设计一般主要考虑固定成本和相关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库存投资、订单的响应时间等对供应链运行的影响。
受铁路和公路制约,一次物流在成品油供应上处于被动,而管道也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此外,油库储存信息封闭,零售网点数据落后,用户需求反应迟缓,油罐车配送过程中缺少统一配置、民营加油站私自外购油品无法实时跟踪等,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条的稳定。
对比美日德油品流通
相比我国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成品油供应体系,国外的石油流通环节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机制,采用的是连锁经营、配送制等现代化的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国外的石油行业也有垄断,因为资源本身就是垄断的,而且,国外对石油企业的要求更高。”周成当表示,“但国外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成品油供应市场透明度高,竞争机制完善。”
在美国,油品流通领域的很多油库、运输车队及加油站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其中有近35%的公司注重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Exxon-Mobil、Shell、BP等全球化国际大石油公司,更是如此。它们实施油品网络化合理配送,在合理设置油库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加油站库存监控、配送预测,乃至确定加油站最佳加油点,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精确性,从而提高了加油站的效率和利润。
在这方面,美国的许多大石油公司与油品零售服务公司实现了强强联手,例如,Exxon-Mobil、Shell、BP等多家石油公司与维德路特公司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协定,由维德路特帮助他们的加油站采集实时数据,通过带有远程通信功能的新一代液位仪,整个加油站网络可以连接到一个中心监控点,那里的管理者采用电话统一计划、通信卫星或与Internet连接,就可以随时采集到各个加油站的库存信息。
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的销售业务,从向供应商询价、订货到产品入库都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完成,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在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和运输部门自动生成单据,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信息技术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成品油的供应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前期数据采集、实时跟踪、监控,就算有些加油站私自换油,用信息化手段也能随时跟踪到。” 中国加油网资深分析师黄顺敬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在我国,长期以来,石油化工行业一直重视上游而忽视下游的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资源配置、生产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发展迅速。而下游成品油的销售中,信息技术应用起步较晚,管理相对落后。
中石油从1998年开始逐步实施了成品油“四统一”(资源统一配置、运输统一组织、价格统一制定、结算统一管理),赋予了成品油大区公司(西北和东北公司)对所属范围内的炼化企业成品油资源配送到省区公司的职能,为大区公司掌控资源和优化运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但是,当前的成品油配送体系仍然停留在“要货制”上,即省区公司提出要货需求和计划,大区公司根据自己的库存和炼化企业的生产、库存情况安排和组织运输。这是一种被动反应式的配送流程,不利于大区公司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供应链。
直到近几年,中石油才开始实施在整个配送流程与库存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并在2008年建立成品油销售业务调度指挥中心,对各地信息集中监控。
据中石化信息管理部主任李德芳介绍,2007年,中石化在成品油销售公司中,应用了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对配送体系进行了整合,例如,北京市的油品配送都是中石化统一调度。省级二次物流的配送是由统一的计算机调度模型来进行配送。配送体系的优化使得销售供应各个环节更为顺畅。
中石油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一位知情者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透露,在成品油供应的信息化应用中,虽然中石化建设得比中石油早一些,但两家石油巨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都应该算刚刚起步。“像一次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做了很多年了,虽然中间不断有反复,但总体是呈向前发展趋势。而加油站信息化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做起来,2008年算是正规开始,去年中石油在1000多个加油站实施信息化建设,有的加油站用上了,有的还没有用上,现在还没有全部摊开。”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多万家加油站,其中中石油自营及特许加油站约2万家,中石化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约为3万家。与这个庞大的数字相比,“加油站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规模的问题,还有时间的问题。”这位知情人说道。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