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7/2012 15:01:07   来源:中国纺织报

  高杨,作为一个时尚圈的从业者,做过《ilook》时装编辑、2006年就创立造型工作室的他应该算很资深了;但,作为Simon Gao品牌的设计师,他才刚刚踏上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显然得心应手,不像是一个新人:他刚刚在北京为Simon Gao办了第一场秀;作为意大利《VOGUE》主编FrancaSozzani钦点的年轻设计师登上《VOGUE italia》10月号;今年还被提名“羊毛标志奖”;范冰冰、陈坤、吴奇隆等艺人都曾经身披高杨的作品拍摄杂志封面、出席时尚活动。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

  设计师高杨

  在北京三里屯核心地段刚刚落成不久的永利国际,我们见到了高杨。他的时装工作室就在这个楼盘中,是一间复式公寓,四壁陈列着Simon Gao2012秋冬、2013春夏的样衣。他从楼上下来,清瘦、苍白、阴郁,包裹在一件厚厚的皮毛一体的大衣里,像一只缺乏安全感的小兽。他一开口就道歉,工作室太乱了:因为前一天他在这里刚刚为Windows系统拍摄了代言广告,这里被翻了个底儿朝天,他们喜欢他藏身与堆积如山的服装中那种感觉。在前不久,高杨还为Windows Phone设计了一件Metro元素的时装。他想知道我们要怎么拍他。我们告诉他,我们会为他眼中的自己,用特效做一张图片时,他很开心,“我就喜欢玩儿。”

  “我的母亲是我第一个Fashion Icon,她让我穿上裙子”

  这位在北中国地区度过童年时光的80后青年告诉腾讯时尚(微博),虽然,他也像大多数家境殷实的80后一样,14岁就离开中国求学,辗转于新加坡、瑞士、新西兰,在各种文化冲击之下,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审美趣味。但,然而真正影响他的第一个fashion icon却是他的母亲。母亲异于同代的独特眼光与趣味让高杨第一次知道了服装的趣味。在80年代,她给幼年的高杨穿上三件式小西装出门,她也别出心裁让儿童时代的高杨穿上特别漂亮裙装。当高杨穿着这些衣服去爬树、拍纸画、玩砖头时,他觉得那就是现在所定义的“范儿”。而高杨所阅读的第一本时尚杂志也是母亲的《时尚》,这些隐秘的联系,在冥冥中推动着他走上时尚之路。

  “从版房出来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有了眩晕感”

  对于高杨来说,时装设计是一个“贵族行业”。高杨:“在我们80后这一代,做服装的起点就在于你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要有良好的教育,因为服装是在做文化。”但,真正开始做自己品牌的时候,他发现“设计师这个行业不是一般人干的”。从酝酿灵感、传达给自己的设计团队、画出设计图,到寻找顶级的面料资源、打版、调版,再到作秀、拍摄LOOK BOOK、联络媒体进行宣传,直至最后的销售渠道,全部的环节都要亲历亲为,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懈怠分毫、没有任何一个步骤可以轻松应对。每天属于设计师的睡眠时间往往不足五六个小时。当做完了2013春夏系列后,高杨“从版房出来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有了眩晕感”。当走完这次秀,小时候参加运动会能排全校前几名的他忽然感到自己需要让人扶一下了。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

  Simon Gao2012秋冬广告大片

  “时装设计师不是匠人,他创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学设计、做服装,他做过不少和时装设计相关的行业、曾是个成功的造型师、还有一张莱佛士国际服装学院服装买手管理专业的文凭……他并不把这些看做是“设计师的捷径”他一度把自己“成功造型师”的身份,看做一种累赘:“对各种风格都应用自如的时候很容易没有自己。”他让自己安静了很久,没有去碰任何关于stylist的东西,然后回归到一些设计的本身,比如说剪裁,时装史……慢慢沉淀。他把这些寻找、尝试的过程看做是一场舞剧的前半场,他在积累、蓄势待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设定的舞台,这是一场多幕剧,我们需要通过每一幕循序渐进的发现自己。对于我,前几幕就是一些边缘产业,一些时装有关的东西:学一些服装文化,看看这个产业到底是什么样子。”设计对他来说,是一个用生命经验去浇灌的工作。他不希望把自己定位一个纯的设计工作者,而希望用各种方法打开思路,从研究服装史,从学立体裁剪,从学产业……他认为,服装的文化在于设计师过怎样的生活,在于设计师从小到大有怎么样的经历,设计师把生命体验通过服装呈现给大家。“时装设计师不是匠人,他创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让穿你衣服的人选择你想让他们过的生活。”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

  Simon Gao2013春夏

  “我在给那些想隐于市却无法隐于市的人做衣服”

  高杨看来,能从时装设计上透露出美感和才气、形象也足够鲜明的设计师是能够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高杨表面上称,对于自己的客户,没有挑剔。但他内心中,为穿自己的衣服的人画了一个圈:他欣赏那些成功者,那些能够去很多地方、接受很多文化、能够讲很多种语言,像候鸟一样迁徙,没有国度限制的人们。他们忙碌、对尘世烦恼、追求宁静和自我。他希望他们穿上他的衣服,能够在喧嚣都市中的寻觅到一片宁静,一个安静的自我。在追求自我和城市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就是高杨现在所研究的。“我在给那些想隐于市却无法隐于市的人做衣服,看他和这个城市的关系,看他怎么样和这个城市结合在一起。”高杨的作品或多或少地表现了一些东方的禅意,大隐隐于市的概念在他最新系列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他说,他的禅意绝不是“江南水乡”式的,而是神秘、力量、安静。当我们提到他的2013春夏的作品有点Haider Ackermann调调时,他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这一代对那种黑暗的东西其实是有向往的,而是更多把这种美学看为一种哥特美学,我们这一代对恐怖学,哥特学有感觉的。”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

  范冰冰身穿Simon Gao登封面

  “我的身上没有泡沫”

  高杨并不认为自己总是正确。他回看自己过去的作品,并不感到满意:他认为2012秋冬系列并没有准确的表达自己,他就在2013年春夏中及时修正。他把“错误的表达”看做成长的过程。他觉得只要是中国人有足够的决心去支持中国设计的话,Simon Gao能比肩国际大牌的时间不会太长。他目前所要做的是培养自己的用户,让他们觉醒。“我的身上没有泡沫,”高杨说,“我们做的是真真事实的服装,要让大家在循序渐进的这样一个过程下跟我们一起成长。无论从90后还是80后这代,甚至75后这一代他们都能跟着Simon Gao品牌一起去成长。”他认为,一个品牌的文化是这个品牌最珍贵的东西,对它的认可标志着顾客的忠诚度。

高杨:我给三里屯周围的人做衣服

  高杨接受腾讯时尚专访

  “专注就是一种范儿”

  腾讯时尚:你觉得什么是范儿?

  高杨:范儿代表一种态度,代表人对不同文化的一种接受度。地下搞摇滚的那些小青年很有范儿;能平衡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男人女人们有范儿;中国人能在纽约盖房子有范儿;成龙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很有范儿。我觉得范儿也代表了内心的一种坚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种执着的追求和坚持。对于设计师来讲我觉得专注就是范儿,把自己的风格发挥到极致,然后把它用更容易表达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从我这芯片里拆出来插在你的脑子里,所以努力去挖掘一件事物的本质相当有范儿。

  “我是一个安静的精灵”

  腾讯时尚:你觉得自己是什么范儿?

  高杨:我是一个在安静剧场里的小精灵(笑)。我像他们一样敏感,同时也安静踏实。光有光环和敏感是没用的,还要踏实去完成灵感。我真的有太多灵感,我恨不得下一步马上就要做。

  我觉得自己挺像《复仇者联盟》里面那个Jack。起初的时候你会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大家看不到你的时候,也没有灰心通过对大家的保护,最后被看到了,所以我觉得我也有那个阶段。

  “如果生活在三里屯周围的话,其实中国时尚是很有希望的”

  腾讯时尚:平时走在大街上会观察他人的穿着么?怎么看年轻一代的潮流?

  高杨:看的。比如说80后穿什么,90后穿什么,80后的这些文化冲击对70后的人是否有一些影响。看他们的穿着主要是看大家的接受度在哪,看这个等于在看市场,看大众的审美倾向度和流行度。当然在我脑子里永远是希望大家能接受越前卫的东西越好。你如果生活在三里屯周围的话,其实中国时尚是很有希望的。但如果你生活在其它的不名街区或者一辈子也去不了一两次的地方,你当然会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当然品牌是有定位的,目前游走在三里屯周围的人就是我的客户群,所以我认为我不关心另外一群人。

  “85前80后的这一代是中国时尚的分水岭”

  Q:你觉得这算不算中国时尚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A:是的。目前正在崛起的,85前80后的出国留学回来的一批设计师将是中国时尚的分水岭。这是迅速崛起,定位未来时装的一代人。因为再年轻一点的人,他的思想和服装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白纸上才能乱画”

  Q: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中国设计的土壤还不是那么的肥沃?

  A:不肥沃才能施肥长芽,如果都已经开花结果了,你也看不到它那种蓬勃发展的迹象,你也无力去改变些什么。白纸上才能乱画,如果都画满了也不缺少你这几笔了。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好的环境就是可以去制定一些规则,去给社会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目前还是允许很多我们个性的发展,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事情。

  “陈曼是一个奇迹”

  Q:中国时尚圈,你看好谁?

  A:陈曼。我觉得一个时代只能缔造她这么一个奇迹,而且她是一个80年的女孩。她没红的时候,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在一起合作,最早的作品都是我们俩做的,可能年代久远了,但是我觉得她赶上了各种运气,她集各种在一个优秀伟大艺术家身上的因素。她是那个时代的标杆,没有人可以取代,而且她还在继续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

  Q:你觉得中国时尚圈当下最需要什么?

  A:需要更多沿着正确道路走的设计师给后人以正确的影响,就是说媒体上也需要支持一些在设计上真正有才华的人。媒体不可能说谁红,或者说谁炒的厉害,谁会哗众取宠你们就去支持谁,我认为这样的话会让大家慢慢绝望的,因为那些人都不会活得很长久。因为他们太想过度表达自我走红,我认为好的设计师要制造出好的产品,从而才要得到大众正确的认可。所以我需要一些雪亮的眼睛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加速中国时装进步的,什么是在拉后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