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彩感知中国Colors to Perceive China”为主题,从“色彩与中国文化”、“色彩与中国文字”、“色彩与建筑”、“中西方色彩观念差异”、“色彩与自然”、“色彩与人的认知”等方面出发,以“色彩”作为切入点,贯穿各个领域,全面地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深度解读,通过“色彩”之笔清晰地描绘出了真实“中国印象”的活动,由开启国际感官研究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恒源祥集团联合发起,恒源祥集团彩羊产业承办的第一届全球视觉文化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
西班牙著名雕塑艺术家、享誉“当代米开朗基罗”之称的Rosa Serra女士;中国植物染料第一人黄荣华;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应用心理学博士赵仑;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黄仁达;中国流行色协会副秘书长周一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楚艳;恒源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巍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色彩无处不在地存在于中国人的周围。彩源于大自然,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间,日出日落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赤、青、黄、白、黑为滋生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的观念,从而建构出「五色观」色彩理论。中国历代政治、经济,社会风情,文学艺术,民俗节庆,以及思想观念等等都与色彩紧密相连。
本次“色彩感知中国”主题摄影展的40张图片由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黄仁达先生提供,这40张图片均已“朱红”、“土黄”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称谓命名。在论坛上,黄仁达又结合图片讲述了中国颜色背后的文化故事予以展开:红色在中国寓意喜庆福气,在明代开国皇帝姓朱,当时朱红色还成为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可以说,从一个“色彩”入手完全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
回顾历史,环顾四邻,中国人的着装从西装到唐装,从汉服到中山装,国人对于能够代表中国的礼仪服装始终没有定论。韩国有韩服、越南有奥黛、印度有纱丽……历史上中国也曾有着丰富的“国服”演变史:汉代的汉服、唐朝的唐服、明朝的中装、清代的旗袍等,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了国家魅力。解放后,中山装也曾作为“中华礼仪服饰”向世人展示。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新老更迭,“中山装”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本次全球视觉文化论坛上,“中华礼仪服饰色彩运用”的课题再次被提出,而且并没有采用原来的“红黄”两色搭配,改以“朱砂红”和“水墨黑”组合,直接地以“朱砂点墨”概念系列服装实物静态展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多了一份中国式的雅致,带来了不同以往的礼仪服饰感受。
所谓“朱砂点墨”即以“朱砂红”和“水墨黑”两种最具中国代表性的颜色作为主色和辅助色并结合中国“交领”形式的礼仪服装设计。据活动主办方相关人士表示:这次“朱砂点墨”概念的酝酿期也非常长,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让更多中国百姓看到多样化的“中华礼仪服饰”形象,并且能自由地参与到礼仪服饰设计中来,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建议。
香港摄影艺术家黄仁达指出:“自中国的史前史以来,红色和黑色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所使用的最古老的颜色。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而据历史考证,最早的中国红其实就是“朱砂红”,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就开始使用从矿石上研磨下来的朱砂做颜料。古代更有“涂朱甲骨”的说法,即用朱砂书写甲骨文。“朱砂红”与“水墨黑”的结合还普遍存在于代表中国文化的诗、书、画、印艺术中,两种色彩的交汇使得传统中国文化艺术经久不衰地向世人展现夺目的神采,堪称中国式雅致与艺术的典范。
受全球视觉文化论坛主办发委托设计该款“朱砂点墨”系列的设计师杨子是中国十大设计师之一,论坛上他在讲述设计过程时感慨地说:“我非常荣幸能参与这次中华礼仪服饰的设计工作,这和我以往的任何一次设计经历都不同,因为在设计这些衣服时,我心里不单纯装着流行色、款式、线条、销售市场,更承载着5000中华文化的重量和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的情节。无论‘朱砂点墨’概念是否能为大家所认同,我都非常骄傲我曾参与过如此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流行色协会副秘书长周一夫表示:“正如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一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很高兴有这样的组织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并着手开始进行实际操作。希望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中华礼仪服饰的讨论中来,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李巍表示,在本次结束后还将邀约各方文化、色彩、历史、时尚专家就“朱砂点墨”概念进行进一步探讨,希冀在不久的时间里能真正寻找出中外都能认可的中华礼仪服饰,向世界传递出兼具历史传承和时代气息的中国形象。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