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打好一套组合拳 再振虎门服装雄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9/2012 09:56:28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2年,虎门镇委镇政府提出将虎门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500亿元,带动东莞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的目标,提振了虎门做大做强服装服饰产业的士气,坚定了广大企业与商户的信心。

  为了践行服装服饰业发展思路,实现既定目标,虎门坚定不移地“抓住两个龙头,打好一套组合拳”。

  “抓住两个龙头”,一是抓住以纯品牌,做强做大以纯集团,打造百年名企,充分发挥其在虎门服装服饰产业中标杆和中坚作用;二是抓住富民公司服装市场品牌,充分利用其闻名全国的品牌效应,盘活集体资产,发挥其在虎门服装城中龙头带动作用。

  “打好一套组合拳”,就是集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打造“四城”,实施“五大工程”。

  “四城”联动完善产业链

  所谓打造“四城”,即打造虎门服装城、虎门布料城、虎门商务城、虎门物流城,形成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大概念上的虎门服装城。

  虎门服装城包括富民商业大厦、黄河时装城、大莹女装城、龙泉商业广场、百老汇、连卡佛、金百利、新时代、百家商场、粤华童装城等23家服装服饰专业商场,配套服务功能齐全。虎门将着力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商场之间的并联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服装服饰营销综合体,使之成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和“珠三角服装服饰区域品牌中心、名牌名标孵化基地、南派服装风向标、女装潮流发源地”,形成“服装服饰市场南有虎门,北有常熟”的局面。

  虎门布料城包括虎门富民布料市场、虎门花城布料市场、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虎门富民皮料皮具市场、虎门国际服装机械城等11个布料、辅料、碎料、机械市场。虎门将多措并举,将其打造成华南地区聚集能力强、幅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区域面辅料集散中心,形成“面辅料市场北有柯桥,南有虎门”的局面。

  虎门商务城是建设“滨海国际商城”的引擎,虎门将通过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整合,将该区域打造成集企业总部、商业金融、会展贸易、创意展示、物流配送、行政办公、文体休闲、酒店公寓于一体,以服装服饰业为特色、包括五种城市综合体的商务区,带动虎门及周边地区发展。

  虎门物流城(规划中)位于虎门南部,覆盖南栅、宴岗、沙角、路东等社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设有港区功能、物流功能、产业配套,是以基本物流、保税物流、专业物流为主导的物流业基地、立足珠三角的综合型物流信息平台、现代化港口型国际物流园区。

  “五大工程”提升集群实力

  所谓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培育龙头、打造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创新驱动、两化融合、产业联盟等五大工程。

  实施培育龙头工程。扶持培育以纯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一大批中小微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好虎门服装城旗舰品牌,发挥富民公司的龙头效应,引领虎门服装服饰专业市场规范有序、集约、持续发展;完善黄河服装服饰营销综合体功能,培育虎门服装服饰名牌一条街、改善交通与治安环境、加强体内几大专业市场的并联整合,抱团发展;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虎门服装”区域国际品牌,提升“虎门服装”区域品牌的综合价值;建立虎门服装企业总部基地,力争5年内形成服装企业与品牌总部基地、服装服饰产品展示与时尚发布中心。

  实施打造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工程。虎门镇将投资1.2亿元,在富民服装商务中心建立国家级服装创新服务中心——虎门服装创新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包括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虎门富民服装商务中心、国家纺织面料虎门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虎门服装设计中心、虎门服装技术培训中心、虎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新丝路时尚发布中心、以纯集团服装展示中心、虎门服装品牌推广中心等10个平台,将为虎门打造重大产业集聚区注入强劲动力,引领虎门服装服饰业向高端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举措,推动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实现高端化。建设虎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园,建立创意设计孵化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服装类专业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提高产品设计创新能力。继续办好 “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和中国(虎门)国际女装网上设计大赛,促进虎门服装设计的发展。构建时尚创意传媒聚集系统。

  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服装服饰业高度融合,逐步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电子商务。

  实施产业联盟工程。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湖州织里等多个产业集群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实行多元化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加强政府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集成、行业层面的机制统筹、企业层面的市场需求对接,破解当前产业集群横向过度竞争的产业格局,着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互动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