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兵分四路援疆 一路辛劳收获更多——东华大学暑期援疆团满载而归(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8/2012 14:25:23
昨天,沪疆两地高校联合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各分队齐聚阿克苏地区,在距首都最远、离沙漠最近的大学——塔里木大学会师。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发扬兵团屯垦精神,振兴新疆纺织产业”为主题,由东华大学学生以及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来沪交流生等为主体,赴北疆、南疆多个地区开展社会服务,被申报为全国重点项目之一。

  据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介绍,新疆丝绵资源丰富、产业具备规模,但相关技术支撑不足,本地科研力量较弱,为此纺织援疆团师生深入走访当地大型企业,探索应用国际最新的数字化纺织质量控制技术,以维汉双语对一线员工等进行专业培训,与企业共同设立并申报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东华教授队伍在塔大南疆干部培训中心讲学,从事学术对口支援。此外,另一支艺术实践分队分别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库车、阿拉尔、喀什、和田等地展开调研,采集民族特色的纺织品素材,用于纺织设计与市场推广。

  

 

   
  同学们实习时发现了问题  


在车间,大家看得很认真  


   从上海到新疆,坐火车长途跋涉,边走边看大漠风情;下车间动手实践,体验棉纺工人的辛苦;穿越沙漠,挑战个人的潜能……十八天的援疆之旅,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师生收获良多。日前,第二届东华大学援疆暑期实践团圆满地结束了新疆之行。 
  本届东华大学援疆暑期实践团兵分四路,赴阿克苏、喀什、和田、库车等地展开培训、技术援助、文化调研等系列工作。 

  到一线发现问题 

  上午9时,对于晚上11时才彻底天黑的新疆来说还是清晨。东华援疆团同学们和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的几位同学分组三个小分队,下厂实习了。大家一边看,一边向工人师傅讨教。联发小分队的同学学弹棉花,打棉铃,从实践操作中发现了问题——“大量的飞花,不成形的筒子,高频率的断头……”小分队决定连夜写合理化建议书。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十分肯定大家的努力,“有问题才有用武之地”。

  新疆丝棉资源丰富、整体产业具备规模,但是由于相关技术支撑不足、科研力量较弱。东华大学援疆团除了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员工外,更请博士生、研究生为企业基层员工带去专业理论知识及新型纺织专业知识。针对性极强的讲座,既传授了先进知识,也是对同学们的锻炼。由于小组成员生病,研一同学赵朋伟“临危领命”,紧急备课,完成了精彩一讲,赢得阵阵掌声。 

  寻找丝绸新灵感 

  朱锦程是纺织艺术设计大二学生,父母在新疆库车矿山上工作。作为采风的第四小分队成员,她顾不上回家,只能和下山赶来的父母匆匆见了一面,就跟随大家继续捕获灵感。“在新疆大学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去大巴扎(集市)做问卷调查,在维族同学的帮助下,全面了解了传统的艾德莱斯绸的制作工艺。” 

  在吐鲁番博物馆、汉代城市遗址交河故城,大家感受这片土地的先民令人敬畏的智慧。师生们借此收集一些特殊的素材,为纺织品的艺术设计创作打下基础。“我们走的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既要了解历史,更想向世界介绍传统的丝绸文化,并将之发言光大。”大四女生曾妍一路走一路看,心里一直揣着这样的远大理想。他们了解了艾德莱斯绸的制作工艺,接下来就是要将这种传统技艺放入自己的设计理念,“美的东西要让全世界知道。” 

  感受老知青精神 

  到了新疆,不能不看胡杨林,在塔里木河大桥边的上海知青纪念林,同学们感受当年十万上海知青奔赴边疆,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建设豪情。让援疆团全体师生最难忘的是在沙漠的野外生存训练,黄沙扑面,让大家感受到了建设新疆的艰难。 

  短暂的援疆之行给大家留下太多美好回忆,正如东华大学援疆团微博上说的:“阿克苏华孚,生活了9天的地方,这里记载了太多。留下的是大家认真实习的身影,带不走的是馕与酸奶的美味搭配,随我们而去的是大家纯粹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