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 关爱他人是我的本分
人物事迹:从车间一线工人到销售员,再到经营贸易部经理,张谦在3509公司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工作之余,他依旧“退班不退步,离岗不离心”,还经常在市场部义务组织各项活动,热心服务客户。
他常说:“力所能及地关爱别人就是积德行善,我是老党员,关爱他人是我的本分!”张谦在做好自身经营贸易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市场部党支部组织委员的重任,义务组织着部门内的各项大小活动。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对年轻同志不足之处给予提醒,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为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激励他们成长成才。为了使大家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张谦常常义务组织大家参加各种“三八趣味”活动、“学雷锋”活动等。
纺织品经营贸易部的班组成员大多数为新入行的员工,张谦不仅把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传授给大家,还把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次,新业务员觉得邮寄给客户的样布布面品质有问题,请教他要不要拿到整理车间再修整。张谦认真听了他的疑虑,关切地告诉他:样品代表了整个订单的平均品质,应当做到实事求是、不误导客户,取样的品质太好了,反而会给后期的订单造成压力。
作为老党员,张谦还兼职市场部工会分支会主席,他经常同其他党员、同事交心和谈心,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在生活上关爱他人,在工作中帮助员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主席”。多年来,市场部秉承着“以品种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老实做人、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作为市场部的老党员,张谦很好地传承着这一经营理念,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营销观念。
为了赢得客户、拿下订单,张谦将营销的工作重点放在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方面。他把售后服务当做销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他经常向客户提供“顾问式”服务,比方记得一些客户的生日,打个电话表示祝福,加强一下感情;与客户讨论他下一步的规划,以推销以外的方式赢得客户的信任。□ 黄磊
王群芳 守着机床摸索实用理论
人物事迹:大件加工一直是天门纺机并条机生产的重要工序。在并条机的自制零件中,大件加工全靠自己动手。大件工艺组长王群芳就是这个大件加工群体中的佼佼者。她在减压分流保生产、提高工效、方便职工编改程序等方面功不可没。
龙门铣加工FA317车头、车尾和墙板等零件,任务重、压力大,直接影响着生产计划的完成。工艺员王群芳为了减轻龙门铣压力,将TMFD81并条机的车头、车尾和上墙板由龙门铣加工调至滑枕铣床上加工,并设计制作了车头、车尾上墙板拼装夹具工套。该夹具可加工D80L、D81、D81L三种机型的6种墙板,有效地减少了龙门铣单件加工工时。
TMFD81并条机车头、车尾下墙板,过去一直在龙门铣、龙门刨上加工。为了缓解龙门铣、龙门刨的压力,王群芳等工艺员对大件区域中的2台双面铣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工作台面,维修了4个动力头,并设计制作了夹具、刀具。利用518铣床铣上下面,粗精铣加工同时完成,简化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功效。
王群芳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现有的钻模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怎样使夹具既简单,又标准呢?她翻阅了不少图书,将钻套、定位销、锁紧架等采用常用标准夹具零部件,使之便于互换。
TMFD81的车面曾在五面体上加工,零件要在机床上装卸4次,且工期长,单件加工工时多,直接制约了产量的提高。为此,王群芳设计了卧镗夹具,在卧式坐标镗床加工车面的圈条孔、两主传动轴孔,设计并制作了圈条孔、主传动轴孔钻模。工序分流后,相应工序的班组产由原来的5件提高到8件。
加工自动化程序越高,程序文件的编制、修改工作量就越大。面对众多的孔系、阶台、平面,王群芳多次与五面体和龙门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探讨,设计出最合理的主轴转速进给量,并将这些程序打印出来,供操作工编程、校对。这些做法既节省了编程时间,又提高了产品精度。□ 傅新绪 圣叶梅
潘智强 会过日子才能当好家
人物事迹:潘智强2006年进入富丽达集团热电公司,现任机修车间副主任兼机修班长。6年来,他带领班组成员将一个个故障和缺陷消除,完成了一次次机组的大修、小修和抢修任务,为公司的连续安全生产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被同事们称之为“老黄牛式的班长”。
从事检修工作,就两个字——脏和累,这是潘智强的工作体会。作为机修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总是抢在前、干在先。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想让班组成员服从你,自己得起到模范作用。”而用他同事的话说,就是“哪里有缺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今年7月下旬,杭州的气温最高有38℃,他和同事们一起顶着烈日,多日在电除尘的顶棚上检修,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可谁也没有一句怨言。尤其是身为工作负责人的潘智强,既要安排人员、工种的交叉作业,还要随时检查检修质量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有时设备检修完毕后,部分班组成员常把维修工具丢得到处都是。潘智强总是帮他们把工具收拾好,将地上散落的螺帽、螺钉收起来交还仓库。在他看来,一枚小小的螺帽、螺钉也是公司的财产,不能浪费。
作为班长,潘智强充分认识到:要想带动和管理好整个班组,工作上要主动,业务上要精干,自我约束方面要更严格。潘智强带动并鼓励班组同事不断学习技术,通过钻研设备的说明书、查阅安装施工图纸等检修知识,提高了班组的工作效率和检修水平。
2009年底,公司3号汽轮机的冷凝器铜管漏,他和班组成员利用平时所学的检修知识和技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换了200多根铜管,并把铜管的两端面打磨光滑,使接孔间没有缝隙,然后再一根根地装上胀管器。至今,3号机冷凝器铜管的密封效果依然很好,运行稳定。
在做好设备检修维护的同时,潘智强还带领班组成员开展“修旧利废”,用他的话讲就是“得会过日子”。几年前,该公司有一台废弃的给水泵,通过他的修理,这台价值10多万元的给水泵又完好如初,派上了用场。他总是说:“只要设备的故障排除了,我都会感到成功的快乐;只要设备发生了‘疑难杂症’,我都会心急如焚!”□ 宋有常
郑海涛 多能工生产小组有甜头
人物事迹:今年上半年,面一车间甲班退浆丝光生产小组组长郑海涛率领他的小组成员齐心协力,使月均产量达到了109万米,一等品率达99.98%,在公司130个生产小组中拔得头筹,顺理成章地成为“多能工生产小组模式”的示范标杆。
郑海涛率领的退浆丝光机组,原来是由退浆机和丝光机两个相对独立的机台组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属于前后工序。
那时,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机台各自按计划干活儿,很少考虑彼此间生产流程的流畅性。倘若某一机台出现缺员或者停台,对另一机台人员来说也是“事不关己”。郑海涛难为情地说:“过去,我们两个机台为了争布车子,还曾闹过不愉快呢!”
今年年初,该公司为了提升效能和改善生产协调性,开始细分基层生产管理,面一车间甲班退浆丝光生产小组与另外129个多能工生产小组就这样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了。经过公开竞聘和大家综合评议,郑海涛从丝光机挡车工转换为退浆丝光生产小组的组长。
谈到近半年以来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带来的改进与收获时,这位组长谈了四点感受:第一,两个机台成为一个生产小组后,在生产品种的组织上,会综合考虑两个机台的生产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停车等布时间,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生产小组成立后,临近机台产品生产及现场区域划分相互都是一个协作团队,工作起来互帮互助,不仅杜绝了推诿扯皮,而且明显提高了成员的积极性。
第三,人员方面实现综合调配,促进了生产的综合效能,原来退浆机定员4人、丝光机定员3人,现在统合起来不过5人,劳动效率与质量却比以前好得多。
第四,多能工生产小组使轮班管理“减压”,这一模式实施前,每个轮班管理要面对40~60名成员,面大、点多、事杂,轮班管理跟精益生产不靠谱儿,相近机台组合为小组后,轮班长直接面对的是6~9个组长,各项管理内容都好运作了。
郑海涛和他的小组成员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多能工生产小组带来的“甜头”。□ 郑安江
高静静 最真实的也是最宝贵的
人物事迹:细纱车弄里有一个身影在不停地来回穿梭并忙碌着:换粗纱、接头、扫地、做清洁……一系列动作正确而娴熟,她就是华芳集团凤棉一车间细纱挡车工高静静。不断缩小与老前辈的差距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她还时常助人为乐。
人如其名,高静静是一个文静的姑娘,略带腼腆的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进厂才短短三年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高静静已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
记得2009年2月份高静静刚来的时候,由于不适应三班倒的工作,每到夜班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现象,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带她的师傅都会劝她回宿舍休息,她却只是在运转办稍微坐一会,又投入到了练习中去。为了尽快掌握操作技术本领,她的手指常常被纱线划破,可她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硬是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了接头、落纱等基本的操作要求。
由于车间里人员紧缺,她常常主动要求班长给她加车,往往一个班下来累得回到宿舍澡也不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有时候新活儿难做,别的挡车工不愿意去挡的车,班长安排她去,她二话不说就去,人家说她傻,可她却说:“作为一个挡车工,挡好车是我的责任,如果碰到不好做的车子都没人去挡,那不是要关车了吗?这样不就影响产量了吗?”
高静静不仅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经常协助班长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纺织厂环境相对要差一点。到了夏天,虽然有中央空调,但车间里的温度还是热得让人受不了,特别是一些新职工根本不适应,到了上班时间赖在宿舍里不肯上班。高静静就耐心地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叫,跟她们讲清利害关系,甚至自己掏钱为她们买降温食品,面对如此热情的同事,没有挡车工再不上班了,就这样,高静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高静静从进厂以来,从未缺过一个班,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展示给人们真实的一面,也是最宝贵的一面。□ 刘伟国
施则奇 统计员的责任重于泰山
人物事迹:施则奇是悦达纺织集团公司的统计员,他按照公司战略,理顺公司统计管理体系,规范公司统计工作,及时完整地完成了几十种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对外报送,各项工作始终做在别人前面。
在一般人眼中,统计工作繁琐而乏味,可施则奇却从心底里热爱它。他一直觉得,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在公司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统计员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2006年3月,公司领导将施则奇调至企业管理部从事统计工作。刚接手这项工作不久,从事多年统计工作的老施发现各职能部门对外报送的报表数据不一致,出现“数出多门”的现象。为了解决企业报表统计口径不同、接口不统一、数据源头较多的问题,他深入各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紧接着公司就对统计工作管理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实行了二级管理制度,将企业统计职能归口到综合管理部,各职能部门将统计数据报送到综合管理部,汇总成综合报表后再统一对外报送。
在日常工作中,施则奇牢牢把握数据质量这根主弦,在庞大的统计任务中,如何确保质量?他的方法是苦干和细抓。施则奇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项项小的工作抓起,把每一个环节上的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出特色。
统计是一个团队工作,我们子公司统计都是财务经理兼任。他能协调好各单位的工作关系,从而保证各项统计任务的完成。他从完善制度入手,实行规范化管理,把每年对子公司统计基础化工作的现场检查列入常规化工作,确保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20多年统计工作的锤炼使施则奇更加懂得勤勉和踏实,同时也更加理解和热爱这份工作。施则奇曾做过会计,担任过财务部经理,更多的时间是当一个统计人。历次的岗位变动磨练出他对职业工作的敬业风格。在他管理的统计工作中,有一种不落人后的潜质,各项工作始终做在别人的前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