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关于振兴郑州服装产业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1/2012 08:41:01

  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更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石家庄、西安、郑州、武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素有纺织城称号的郑州和曾经引领郑州城市发展的纺织工业今后究竟何去何从?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思索。最近,根据郑州市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为加快郑州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按照市委书记吴天君提出的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指示精神,通过学习和对一些资料的研究、与业内一些专家座谈以及在调研和视察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经过综合分析,一个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优势和城市区位优势,全力重振郑州纺织服装产业、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想法逐渐形成。

  现状与优势——

  发展面临新突破

  1.纺织服装业起步早基础实。纺织业是郑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郑州市纺织行业加快国有大型纺织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成功引进了一批战略合作者。通过改制异地搬迁,棉纺纱锭达130多万锭,新上现代新型织机7000余台。在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中,郑州市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制定了《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资金,并把服装业列为加快发展的七大重点行业之一,强力推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2.服装业发展势头猛产量大。郑州服装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但发展势头迅猛。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品牌服装制造企业2000多家,规模以上92家,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纺织行业5万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10万人,服装流通领域20万人)。全市服装企业年销售女裤2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50%,年产男裤近亿条,成为中国六大男裤生产基地之一。品牌服装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300亿元)位居第二。梦舒雅、娅丽达、太可思、渡森、逸阳、五朵云、纽伦、德亿斯顿、戈洛瑞斯、快乐屋十大自主品牌年产量均超百万件,初步形成了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产业园和二七服装加工中心三个纺织服装专业园区。二七区、荥阳市成功申报了“二七女裤名城”和“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罗蒙集团、波司登新密基地、海峡服饰等一批规模大、投资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已落户郑州。

  3.“豫派服饰”创品牌已叫响。目前郑州市服装自主品牌近千个,梦舒雅、娅丽达、渡森、太可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郑州20家企业获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创牌意识明显增强,郑州的裤业生产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再到“争创品牌”的转变,郑州裤业在设计理念、款式创新、面料选用、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等方面逐步接近国内领先水平。郑州市服装业特别是女裤生产发展迅速,女裤从9年前仅在黄河以北销售,到目前全国市场全面开花,成为全国裤业的“金字招牌”,“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实至名归,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裤业生产基地”、“豫派服饰”在全国的地位。

  4.服装流通辐射强影响广。郑州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火车站商圈为中心,涌现出了银基商贸城等一批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服装交易日益繁荣,成为全国重要的服装集散地,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贸易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的服装主要品牌几乎都已进入郑州市场,国际服装知名品牌30多家在郑州设立办事机构和营销网点。郑州火车站商圈以银基商贸城、世贸商城等几个大型服装商城为主要对外窗口,吸纳辐射范围北至北京、沈阳、哈尔滨,南到武汉、重庆、昆明,东到上海、杭州、常熟,西到太原、西安和乌鲁木齐。以郑州为中心6小时送货半径可辐射3.6亿人口的市场,12小时可辐射7.9亿人口的市场。

  从当前情况看,郑州服装业发展增速加快,已经形成郑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是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极具潜在优势与特色的活跃力量,打造“中国裤业之都”潜力巨大,郑州服装业发展面临新的突破。

  瓶颈与问题——

  产业缺乏新活力

  客观地看,虽然郑州纺织服装业速度、规模、质量均向前跨了一大步,但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1.企业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虽有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92家。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几乎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中小企业,超亿元的只有3家,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年销售收入才2亿多元。服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足2%,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 

  2.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郑州市服装整体水平不高,无论男裤女裤,虽然数量庞大,但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而且来料加工占较大比例,男女裤知名度较高的几个品牌,单条成品裤利润只有2到6元,其他品牌还达不到这个利润率。郑州服装企业经营注册商标上千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仅5家,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20家。虽然“中国女裤看郑州”渐入人心,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贴牌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在批发市场和自营、连锁经营店销售,在本地及外地大商场却难以见到。

  3.产业链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几个国有大型纺织企业改制后发展态势虽然出现转机,但所产棉纱布料与服装不能有效对接,服装所需原材料主要来自江浙一带;染整环节生产规模较小,郑州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水洗厂,形成产业链的短板;研发设计环节缺乏原创性设计,辅料拉链环节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展示、媒体宣传等环节发展不足。郑州服装以裤装为主要产品类别,但由于服装的搭配、花色的种类、品牌的形象不完美不完整,品牌价值很难得到提升。从郑州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看,产品种类的单一性将制约郑州服装业的发展提升。

  4.企业缺乏人才,研发能力不足。郑州市许多服装企业重生产、轻设计,重仿制、轻研发,一味地简单模仿,经营品牌理念差,品牌意识淡薄,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少,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追求时尚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含量偏低,设计研发队伍严重不足,没有高级面料的研发生产。服装的价值重在品牌,体现在设计师的智慧和设计理念。设计人才匮乏,产品开发滞后,生命周期短,是郑州服装业的软肋和致命弱点。

  5.发展受到制约,环境亟待改善。郑州的服装贸易以火车站周边的十几个大型服装商场为主要对外窗口。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商圈,有服装物流企业267家、商户3万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交易额千亿元,年吞吐能力达10亿件(套),日均车流量达2万辆,电动车、自行车日均流量超4万辆,日均客流量近130万人,受交通拥堵、场地狭小、消防安全等因素影响,服装企业发展空间大受制约。

  借鉴与思考——

  放眼全国看先进

  (一)主要特点与地位

  1.企业规模大拉动作用强。宁波市2010年纺织工业规模企业(包括纺织、服装和化纤)2015家,平均生产总值超过4900万元,企业平均利润率7%。嘉兴市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48家,占全市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8.7%,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92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14%,其中2011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6个;服装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94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4%。常熟市截至2011年底拥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1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3%,完成工业产值3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1.5%。

  2.产业增速快利润率高。宁波市2006年—2010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91%。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销售收入1161亿元。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总值的6.67%、2.91%和1.76%,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6.86%、3.43%和1.18%,吸纳的就业人员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员的23.24%。据资料显示,嘉兴市从2004年末(第一次全国经普时间)至2008年底(第二次全国经普时间),纺织业企业数从4100个增加到5882个,增长了43.46%,高出全国纺织业增长23.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341.8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701.93亿元,增长了105.3%。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7.34亿元,增长了542.6%,高出全国增长237个百分点。

  3.品牌优势明显影响力大。宁波市实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战略,企业品牌意识强,品牌建设全国闻名,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拥有纺织服装类中国名牌20多个,服装注册商标3000余个。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地区域品牌建设,注册集体商标,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目前常熟服装服饰产业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16个,名牌拥有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其中波司登羽绒服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并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2011年产值超180亿元,羽绒服连续16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有雪中飞、梦兰等9个中国名牌,洲艳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品牌的生产份额占到70%。嘉兴市服装业拥有2个中国名牌商品,16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拥有浙江省名牌产品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8个。嘉兴市纺织业拥有中国纺织协会命名的产业基地2个,中国纺织名镇10个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1个。被誉为中国皮草名镇的桐乡市崇福镇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引导企业踊跃开展商标注册活动,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和崇福皮草的品牌。目前崇福皮草行业已拥有注册商标1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个;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1家,中国真皮标志裘衣王企业2家,中国真皮标志佩挂企业9家。

  分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