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霓裳蝶变 破解转型密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9/2012 16:41:09

  2011年,虎门全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家,年销售总额达200亿元。

  “衣食住行衣为先”,在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中,服装产业集群的地位不言自明;经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虎门、大朗、茶山三镇服装产业的霓裳蝶变更显标本意义;深入其中,探寻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成为解开东莞崛起进行时潜藏链条间的转型密码。

  虎门:创建500亿产业集群

  凭借对服装的精通,曾华生(化名)的服装批发生意一直红火,在整个富民服装商圈都排得上号。并无近虑的他最近一年来却都在琢磨着建立自主品牌的事情,希望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今年初,虎门镇政府组织一批商家前往镇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考察,学习品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政府的引导,对我们这些批发商转型做企业很重要。”谈及此次学习考察,曾华生说。

  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服装产业一直受到虎门方面的高度重视。2011年,虎门全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家,年销售总额达200亿元,拥有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商场22个,面料辅料批发市场9个,服装机械城1个。

  “虎门整个服装产业目前呈现出纺锤形的结构,生产环节比较大,设计研发、成果发布这一端比较小,销售交易平台这一端也比较窄。”,虎门镇镇长叶孔新说,服装虽说向来是虎门的传统优势产业,可如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提升。

  按照当地规划的产业发展蓝图,虎门将把重心放在把弱小的两头做大做强。地方主政者希望通过纺锤形结构两头的整体打造提升,短时间内将虎门服装打造为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带动周边镇街服装服饰业发展,推动东莞服装服饰业发展为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朗:毛织生产基地转型商贸城

  谋变不仅仅发生在虎门。

  数年之前,大朗镇银朗路还是条不起眼的马路。如今,这里已成为数控织机品牌商的必争之地。马路两旁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电脑横织机招牌,白天里总少不了车水马龙的忙碌身影。

  大朗毛纺织研发中心设计总监陈娟还记得,2007年前后,她上门说服当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可彼时毛织加工生意依旧红火,大多数企业对此并不领情。

  2008年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毛纺织企业首当其冲。订单下降、劳动技工流失、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几乎同时袭来,大朗的毛织企业无一例外受到冲击。

  面对教训,很多企业开始在升级生产设备的同时,将节省下来的人工等成本用于自有品牌建设及产品研发,最终使得大朗毛织在危机中成功实现逆市飘红。

  据介绍,大朗全镇现有数控织机总量近3万台,80%的毛纺织企业设立了研发设计部,引进和培育出中高级设计师1000多人,年设计毛衣20多万款。毛织特色产业逐渐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逐步形成以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为一体的现代毛织产业集群。

  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透露,在未来数年,大朗将以促进毛织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三重”工作的重要抓手,重新规划布局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约10平方公里的毛纺商贸城,实现大朗从全球毛织生产基地向毛织品牌商贸城的转变。

  茶山:打造自主品牌提升附加值

  茶山在东莞服装产业的版图中称得上后起之秀。

  2010年11月,茶山镇被认定为“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这使得服装产业成为继食品产业之后,茶山人引以为傲的另一张名片。

  经过多年培育,茶山服装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制造为主、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统计显示,全镇现有服装企业567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18家,年产服装2.8亿件,产值54.2亿元。前不久,茶山服装企业集体北上亮相第20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再次一举揽下数千万元的大订单。

  然而,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的背后,茶山同样不得不直面服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尴尬。

  “如果我们的服装每件可以达到200元,产值可以达到多少呢?就是550亿元。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品牌就没有出路,只有创造品牌才能够创造效益。”茶山镇镇长黄少峰坦言,当地服企主要给国际大品牌做代工,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按照均价计算,茶山每产出1件服装卖价还不到20元。

  黄少锋表示,接下来,政府要以打造“四最一精”服装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尽量帮助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擦亮“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这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