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虎门全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家,年销售总额达200亿元。
“衣食住行衣为先”,在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中,服装产业集群的地位不言自明;经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虎门、大朗、茶山三镇服装产业的霓裳蝶变更显标本意义;深入其中,探寻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成为解开东莞崛起进行时潜藏链条间的转型密码。
虎门:创建500亿产业集群
凭借对服装的精通,曾华生(化名)的服装批发生意一直红火,在整个富民服装商圈都排得上号。并无近虑的他最近一年来却都在琢磨着建立自主品牌的事情,希望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今年初,虎门镇政府组织一批商家前往镇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考察,学习品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政府的引导,对我们这些批发商转型做企业很重要。”谈及此次学习考察,曾华生说。
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服装产业一直受到虎门方面的高度重视。2011年,虎门全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家,年销售总额达200亿元,拥有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商场22个,面料辅料批发市场9个,服装机械城1个。
“虎门整个服装产业目前呈现出纺锤形的结构,生产环节比较大,设计研发、成果发布这一端比较小,销售交易平台这一端也比较窄。”,虎门镇镇长叶孔新说,服装虽说向来是虎门的传统优势产业,可如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提升。
按照当地规划的产业发展蓝图,虎门将把重心放在把弱小的两头做大做强。地方主政者希望通过纺锤形结构两头的整体打造提升,短时间内将虎门服装打造为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带动周边镇街服装服饰业发展,推动东莞服装服饰业发展为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朗:毛织生产基地转型商贸城
谋变不仅仅发生在虎门。
数年之前,大朗镇银朗路还是条不起眼的马路。如今,这里已成为数控织机品牌商的必争之地。马路两旁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电脑横织机招牌,白天里总少不了车水马龙的忙碌身影。
大朗毛纺织研发中心设计总监陈娟还记得,2007年前后,她上门说服当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可彼时毛织加工生意依旧红火,大多数企业对此并不领情。
2008年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毛纺织企业首当其冲。订单下降、劳动技工流失、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几乎同时袭来,大朗的毛织企业无一例外受到冲击。
面对教训,很多企业开始在升级生产设备的同时,将节省下来的人工等成本用于自有品牌建设及产品研发,最终使得大朗毛织在危机中成功实现逆市飘红。
据介绍,大朗全镇现有数控织机总量近3万台,80%的毛纺织企业设立了研发设计部,引进和培育出中高级设计师1000多人,年设计毛衣20多万款。毛织特色产业逐渐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逐步形成以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为一体的现代毛织产业集群。
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透露,在未来数年,大朗将以促进毛织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三重”工作的重要抓手,重新规划布局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约10平方公里的毛纺商贸城,实现大朗从全球毛织生产基地向毛织品牌商贸城的转变。
茶山:打造自主品牌提升附加值
茶山在东莞服装产业的版图中称得上后起之秀。
2010年11月,茶山镇被认定为“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这使得服装产业成为继食品产业之后,茶山人引以为傲的另一张名片。
经过多年培育,茶山服装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制造为主、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统计显示,全镇现有服装企业567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18家,年产服装2.8亿件,产值54.2亿元。前不久,茶山服装企业集体北上亮相第20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再次一举揽下数千万元的大订单。
然而,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的背后,茶山同样不得不直面服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尴尬。
“如果我们的服装每件可以达到200元,产值可以达到多少呢?就是550亿元。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品牌就没有出路,只有创造品牌才能够创造效益。”茶山镇镇长黄少峰坦言,当地服企主要给国际大品牌做代工,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按照均价计算,茶山每产出1件服装卖价还不到20元。
黄少锋表示,接下来,政府要以打造“四最一精”服装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尽量帮助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擦亮“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这张名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