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天气晴好,气温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是,春装一洗前段日子的“尴尬”,成为各大商场的“主打”。然而,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当打”之际的春装,在不同的商场,销售大不相同:与白马的爆棚人气相比,“四季青”等几家商城则要冷清很多。
同一条街,为何生意有这么大的差别?省城服饰第一街何时俱荣?
现象:这边生意爆棚,那边“门可罗雀”
3月24日上午,“四季青”的一家店主周自梅开了两笔单子,两件针织衫100多元,当天下午,也卖出了一件女式开衫。周自梅算了算,当天她的营业额150元,而据其说,这已是她最近以来,生意稍好的一天。
与周自梅一店之隔的丁燕峰,除了“四季青”的店面,在白马还有两间铺子。“在‘四季青’我算比较好的,一年可以赚10来万,但不及白马的一半”。
当天上午11时许,两位女孩在白马一期的四楼“丽想”店“淘”走9件女装,四件打底衫、两件春装外套、三件格子休闲衬衫,共花了1000多元。不愿透露姓名的营业员说,店内日均营业款在1000块左右。“刚过完年,生意不是很好,旺季时,每天营业款在2000到3000不等”。
省服装商会执行秘书长陈洁庚告诉记者,2006年,为了打造新站试验区商圈,站前路被冠以“安徽服饰第一街”,到目前,站前路共聚集了8家11个商场,每年交易额120亿~150亿元,而白马一期的交易额就占据1/3。
在白马“强势”的光环下,原先的中绿服饰广场已易主,更名为中绿广场;光大国际服装城更名为世贸商城后,经营依旧不景气,偌大的商城,只有几十户商家在苦苦支撑着。
同在站前路上一条街,为何各家的生意不一样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管理不到位?
“尽管招商很成功,但商铺产权出让后,商户自主经营,无法集中规划,不利于整合营销。”瑶海区商务局副局长滕勇对商场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四季青”市场部经理丁其凤认为,由于管理不到位,随之带来一系列效应:商户随意关门歇业、人流量减少。
白马服装城董事长汪登厚告诉记者,一个专业市场的建立,更依赖后续的经营管理。“开业初期由于各方面的重磅推出和大力宣传,能吸引极大的人流,而后宣传的减少以及管理者在对市场的洞察、调整方面能力的欠缺,易导致市场的动荡。”
分页:1 2 下一页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