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毛织集群发展 指头要变拳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21日

  ■大朗考察团赴广州市TIT创意园参观学习 通讯员 庹进泉 摄

  在东莞“高水平崛起”的浪潮中,大朗如何做到活力更“活”、特色更“特”、优势更“优”?这是2月14日,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走马上任后,给当地党政领导的第一道考题。

  带着这个问题,2月17日,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镇委副书记、镇长谢锦波率领大朗镇党政考察团一行40人,赶赴广州猎德村和TIT国际服装创意园考察学习,寻找答案。在一个月内,大朗党政领导已连续两次赶赴佛山、广州求取“真经”。

  广州城中村改造典范“猎德奇迹”

  蜿蜒的小桥流水、高大笔挺的石牌坊、灰瓦白墙的古祠堂、鳞次栉比的高楼,不远处,小蛮腰风姿绰约,珠江河日夜奔流……一脚踏进有着900多年历史的猎德村,古老文明缕缕而来,现代气息春风扑面。这里,是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

  猎德村是怎样改造而来的?猎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容德给大朗考察团成员列出了一组数字:

  2007年4月,猎德村申请改造,2008年1月改造正式启动,相关手续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落实。随后,猎德人用9万多平方米的集体用地成功融资46亿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3000多户居民的顺利搬迁,创造了城中村改造搬迁的“猎德奇迹”。

  城中村改造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烫手山芋”,但在猎德村却变成了“香饽饽”。潘容德认为,这得益于猎德村的四条原则:让集体经济得到发展,让村民得到实惠,让环境得到改善,让传统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

  改造后,猎德发展用地由60多万平方米上升到90多万平方米,多出来的面积全由村里支配。同时,广州市政府给予优惠措施,在猎德村打造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风俗街。花巨资改造后,猎德村集体经济更加加速发展。

  改造后,猎德村旧式楼房变成现代小区,房屋租金大幅提升。作为改造方案的一部分,桥西南建设的酒店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将保证村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

  探索镇村合作共享开发模式

  “猎德奇迹”给了大朗考察团很多启示。“猎德村旧村改造的四条原则,值得大朗在今后的‘三旧’改造中好好学习。”胡浩举认为,接下来大朗要充分利用好省市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镇村合作共享的开发模式,力求通过改造来换取发展空间,通过改造来优化城市功能,通过改造来承载高端产业,使大朗的发展更有活力、大朗的城市建设得更加靓丽。

  昔日纺织厂蜕变时尚创意园

  站在创意园时尚发布中心T台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想象着镁光灯聚焦下的一场场大型走秀,靓丽的模特、时尚的服饰,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创意园本身又何尝不是一场集聚万千目光的“走秀”?这一场秀,从1952年建厂的广州纺织机械厂一路走来,走到今天,成为集多家知名服装服饰企业于一身,年产值超150亿元的大型经济综合体。

  “TIT创意园不只是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也是一个‘三旧’改造的经典范例。”创意园相关负责人吴国锋介绍说,创意园前身是广州纺织机械厂,2007年7月,根据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在旧厂上建设服装创意园。这样,不仅有效盘活老厂房用地,而且实现了“退二进三”。

  改造后,创意园规划初步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保持整个园区的容积率小于0.5,确保园区能给人宽敞、开放、舒适、宁静的感觉。园区分成设计区、创意区、时尚发布中心、高级牛头会所、名店街、服务配套区和红酒窖,名企、名牌、名师、名模,乃至文化界、演艺界名人经常在此出没,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在此举办。

  昔日的纺机厂,蜕变为美丽时尚的创意园,成为集聚服饰创意的高端要素和引领文化时尚的前沿阵地。企业从停产前的年生产规模只有1000多万元,到现在创造年收入近1亿元,实现了从销售产品到销售文化、销售创意的跨越式大发展。

  “指头”变“拳头”形成集群竞争力

  创意园的蜕变,给大朗毛纺织企业家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清伟感叹说:“一定要加快转型!”

  胡浩举为大朗企业家们打气,鼓励他们大胆借鉴创意园的经验。他认为,大朗的毛织产业要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转变,一是要树立“大产业”观念,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二是要推进“设计、发布、销售”一条龙模式,着力加强研发、生产、市场等方面工作。三是要使“指头”变“拳头”,形成强而有力的集群竞争力。

  胡浩举还表示,大朗镇委镇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毛织商贸区的功能分区和整体布局,大力扶持毛织企业做强做优,使大朗的毛织特色产业更“特”更“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