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行业
关键词:产能
目标数据:到2015年,化纤产能达到4600万吨,产量4100万吨,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达到76%左右,化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观点:“十二五”期间,量的增长已不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有限的、合理的稳定增长,主要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和纤维新材料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差别化
目标数据:到2015年,化纤差别化率提高60%以上;高档面料及制品化纤自给率达85%;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9%;以弥补棉花不足为主要目标的高仿真、超仿真纤维占化纤总产量的15%。
观点:当前,棉花等天然纤维出现的巨大缺口,需要化纤新品种加以补充;同时,化纤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迫切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高性能纤维
目标数据:到2015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16万吨左右,高性能纤维行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碳纤维年产20000吨产业化产能;芳纶纤维年产15000吨产业化产能;聚苯硫醚纤维(PPS)年产20000吨及以上产业化规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年产20000吨产业化产能;聚酰亚胺纤维(PI)年产3000吨产业化产能;玄武岩纤维(CBF)年产6000吨~10000吨产业化规模;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PVA)年产60000吨~80000吨产业化规模。
观点:高性能纤维关乎国家战略安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性能纤维产业已经历了种子期、初创期,逐渐步入成长期。然而,受投入巨大、技术门槛高、产出缓慢等因素影响,该产业正面临技术、市场、成本等多层面的瓶颈,需要“十二五”进行综合突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目标数据:聚乳酸纤维材料(PLA)形成万吨级产业化规模;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形成年产3万吨产业化产能;生化法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PTT)形成年产12万吨~15万吨产业化产能;生物法多元醇实现产业化突破;多类蛋白纤维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分别实现1000吨级纤维产业化生产。到2015年,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回收利用规模达到700万吨,能源合同管理覆盖率超过20%,清洁生产审核覆盖率超过30%。
观点:以上数据重在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生物质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起化纤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建立大型集团
目标数据:到2015年,行业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0家,其中,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20家,突破5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家。
观点:当世界化纤产能逐步转移至中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显得重要而紧迫。这些企业需要在综合实力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有引领世界化纤产业进步的品质。
麻纺织行业
关键词:内销和外销
目标数据:调整进出口比例结构,由“十一五”时期80%外销和20%内销,到“十二五”实现50%外销和50%内销。
“十二五”期间,麻纺织纤维使用量年均增长8%,2015年预期达到125万吨(含其他麻类纤维),2020年预期达到200万吨。其中2015年苎麻纺织纤维使用量达到约30万吨,亚麻纺织纤维使用量达到约35万吨,2020年预期国产亚麻纤维比重达到50%左右。大力发展大麻、黄(红)麻纤维纺织。
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不含服装)销售产值2015年预期达到450亿元,2020年预期达到570亿元;出口(不含服装)2015年预期达到15亿美元,2020年预期达到20亿美元;麻制服装及服饰(含麻30%以上)出口2015年预期达到135亿美元,2020年预期达到200亿美元。
观点:拓展麻纺织品内销,使内外销比例相等是麻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内销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其内销市场拓展收效甚微。如果“十二五”末,麻纺织行业内外销比例能够达到目标,麻纺行业的总量和结构将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
关键词:技术开发
目标数据:2015年预期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2020年预期为1.8%~2%。劳动生产率预期2015年达到15万元/人,2020年达到22万元/人。关键技术应用率2015年和2020年预期分别达到15%和22%。
观点:在提高行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将行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麻纺行业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加快麻纺机械装备的研发改造,提高行业内国际先进设备的比重,促进减少用工,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能够提高麻纺生产企业的赢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终端产品销售
目标数据:2015年内销比重预期达到30%,2020年内销比重达到50%,麻纺织企业自主开发终端产品(服装、针织、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达30%。
观点:历经国际金融危机销售低潮,麻纺行业将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以麻纺织为主体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麻纺原料的可纺率,综合开发利用麻纺资源,实现循环经济的最大化。提高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销售比例,尤其是要加大针织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和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出口比例,增强麻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
目标数据:2015年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
观点: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深入做好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生产工作,可以充分发挥麻纺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方面的产业优势。
关键词:原料供给
目标数据:促使国内麻纺原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到2015年翻一番,逐步提高国产亚麻、黄麻使用比例到50%,协调原料与纺织企业产销关系,以促进国内麻原料的持续健康发展。
观点:重视并坚持国内麻纺织原料的种植业发展,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遏制亚麻、苎麻种植连年大幅下滑的局面,是一项长远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需要探讨并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等新的种植业生产模式,同时关注国际麻纺织原料价格及供应情况。
茧丝绸行业
关键词:产量
目标数据:“十二五”期间,年均蚕茧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丝及丝绵类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以上,蚕桑经济收入超过200亿元,蚕农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丝绸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真丝绸商品出口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
观点:茧丝绸发展稳为重。蚕茧产量稳定,茧丝质量稳定,茧丝价格稳定是茧丝绸行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蚕茧产量设定上,并没有要求蚕茧产量出现大的提升(2010年我国蚕茧产量为64.9万吨)。
关键词:区域转移
数据:提升东部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我国东部先进丝绸制造聚集地;继续引导和推进茧丝绸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生态园区和新型产业集群。
观点:目前我们已经由“东桑西移”阶段过渡到“东厂西移”和“东绸西移”的阶段。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西部产业发展潜力,同时不能忽视东部产业发展优势。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目标数据:到2015年,数字化智能自动缫丝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增真丝绸织造设备中无梭织机比重达到90%以上,优势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观点:茧丝绸行业需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及装备,初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行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品牌建设
目标数据:积极推动企业终端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打造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观点:强化自主品牌发展是茧丝绸行业多年来常提的话题。品牌目标已经确定,如果能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丝绸品牌建设将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品牌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应该踏踏实实的进行。
关键词:低耗节能
目标数据:到2015年,烘茧和丝绸印染领域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以上,丝绸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缫丝企业实现污水零排放,茧丝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观点:丝绸本身是一种绿色产品,丝绸生产过程也能实现环保节能,丝绸的绿色价值将可得到更加充分的开掘。因此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在茧丝绸行业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节能减排的开展非常必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