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防寒服?还得是羊毛的!羊毛?还得是榆林的!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1月19日

榆阳区横山县米脂县

  10亿对5000亿,是差距,更是希望!

  同每年拥有50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的羽绒服相比,中国羊毛防寒服目前只有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这巨大的数字落差之下,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看到了差距,同时更看到了光明的前景——羊毛防寒服产业将成为防寒服领域具有革命替代意义的产品。

  很多消费者可能对羊毛防寒服这个概念并不熟悉,甚至很少听说过这个词,在购买防寒服的时候,羽绒服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在消费者的心里。但今后,榆林将大力发展羊毛防寒服为第三代防寒服,占领市场。由此,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讲述了榆林羊毛防寒服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发展。  

  前世——羊毛防寒服并非新鲜物  

  1988年,榆林经历了一场震惊国内市场的“羊毛大战”。陈会安介绍道,当时由于国内羊毛资源稀缺,榆林羊毛以其较好的品质、充足的资源,成为当时市场的抢手货。但随后榆林的一些羊毛经销商开始向羊毛里掺沙子、装石头,最多掺假量达到20%以上,由此败坏了榆林羊毛市场的声誉。其后果导致各地市场对榆林羊毛的抵制及大量滞销。

  但是,这场“羊毛大战”催生了羊毛防寒服产业。为了尽快找到榆林羊毛新的出路,陕西省服装研究所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研究开发榆林羊毛防寒服及制品”的科研课题,在西北纺织工学院师生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最终完成了科研项目,并将项目技术成果、设计产品转让给衡山县四九服装公司。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在短短几年内,“四九”牌羊毛防寒服就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畅销产品。

  1994年,四九服装公司为了求得快速发展,将总部由横山迁往榆林,与榆林地区羊毛衫厂合并组建地区服装总公司,带动了陕北羊毛防寒服产业的发展。1996年,由于公司大量库存积压,企业亏损严重,最终停业破产。曾在四九服装公司工作过的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人员及其配套的羊毛絮片供应客户,纷纷参照四九公司的模式,成立自己的公司,一大批羊毛防寒服企业破茧而生。到2000年前后,涌现出羊老大、七只羊等一批骨干企业。榆林市也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每到销售旺季,榆林城到处车水马龙。“党政工学商,一起搞服装。”榆林羊毛防寒服年产量达到2000多万件,销售额超过20多亿元,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发展——众多问题中探索新出路  

  2000年,虽然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质量较差、单一批发的经营模式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2001年10月,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与榆林市政府在中国纺织报的大力协助下,主办了“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榆林防寒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步骤。会后,榆林市政府在西沙规划了168亩土地,设立了轻纺工业园,一批骨干企业如羊老大、七只羊、兰花花、红柳、蒙赛尔先后入园,形成了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的重点品牌企业。羊老大、七只羊等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先后创建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并连续5年在央视做广告,成为国内知名的区域化品牌。

  2009年,通过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纺织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榆林市有5家重点服装企业获得了省政府600多万元的财政扶植资金,带动了企业技改投资2亿多元,大大提升了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2011年9月,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报向榆林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将榆林打造成为中国羊毛防寒基地的建议”报告,市委书记胡志强,市长陆治原批转了报告作出重点批示,责成市工信局认真研究,提出加快羊毛防寒服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市工信局着手进行产业调研规划,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进行筹备工作。  

  今生——产业现状前景好问题多  

  如今,榆林羊毛防寒服企业主要分布在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县、米脂县等区县,有羊毛防寒服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将近1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小型企业120多家,年产量1200万件。其主要品种有羊毛、驼绒毛、牦牛毛防寒外套、马夹、羊毛绫针织裤、驼毛被服等,主要经销地为东北、华北、西部地区,近年来开始在冬季湿冷的南方江浙一带销售,市场前景良好。

  但是,当前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也面临很多问题:缺乏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科技创新产业服务的平台;企业产品设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差,产品同质化严重,档次较低;以季度销售、批发销售的经营模式滞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在当地没有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品牌展示交流、面辅料供应市场和平台;至今尚未成立有利行业发展的服装协会,企业的共同利益难以得到及时的诉求与保证;亟待规划建立新型的羊毛防寒服工业园,以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榆林这座资源性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通过调动政府、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媒体各方力量,把产业做好做大做强,成为国内服装独具特色的服装产业门类。  

  未来——加强产业建设创优品牌  

  全国羊毛防寒服的市场规模为十几亿元,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东北地区等地,其中榆林的羊毛防寒服销售额占全国的75%,而常熟羽绒服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比较这两个数字不难看出,榆林和常熟在不同防寒服领域具有同样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宁夏等地区近期也开始关注羊毛填充物相关产业,正在制订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发展。榆林如果不能抓紧进行产业升级,就会丧失20年积累的产业优势。

  羊毛防寒服比棉、羽绒服轻盈,保暖性好,回弹性强,防风透气,如果想要成为第三代御寒产品,陈会安认为,应该由榆林市政府牵头,在民政局备案,成立榆林市服装行业协会或者商会,来牵头制订行业标准,提升榆林防寒服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羊老大品牌在羊毛防寒服领域的地位同波司登在全国羽绒服行业地位相当,因而,羊老大掌门人王飞表示,榆林市的羊毛防寒服产业优势强,发展空间大,希望政府能够把资源配置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上来。而羊老大对榆林乃至中国羊毛防寒服的发展责无旁贷。

  产业基础、商业平台、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研发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产业集群的五个基本要素,榆林羊毛防寒服要想在一个细分产业具有领导地位,还要依靠各方力量加强产业建设、创优质品牌带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