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76载大华纱厂将成文化艺术街区(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7日

  生产车间的门口保留原样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李晖摄

  车间里没了机器的轰鸣声,机器也已经不在

  蒋纬国与石静宜的结婚照

  了解一下

  北京的798和上海新天地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上海新天地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最近一段时间,凡经过大华纱厂门口的人们都忍不住驻足观看,“这个具有厚重历史的纱厂是西安工业文明的符号,拆了,可惜了。”昨日上午,市民李师傅不断地摇头叹息。

  昨日记者从项目方获悉,这里承载着老一辈大华人美好的回忆,并不是拆迁,而是进行改造加固,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将大华纱厂建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而这个大华纱厂,还有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厂长石凤翔和蒋介石是亲家,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嫁给了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

  难以割舍车间墙壁上毛主席语录还在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大华纱厂,一进门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有工人正在对老式的厂房进行改造,一些民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正在被加固。

  “工厂倒闭时,有工人3000多人。”退休职工朱师傅说,大华家属区好多人都在这里上过班,倒闭时,最年轻的车工只有20多岁。“76年过去了,真的舍不得,有感情了”,一名工人在回忆时,忍不住落下眼泪,他说,职工当中,夫妻两人都在工厂上班的不在少数,有的年轻人还在工厂收获了自己美好的爱情。

  在一个车间的侧门上,留有这样的一句话:“大华纱厂,2008年正式倒闭,亲爱的你在何方?”或许,这就是工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在一个改造后的厂房内,记者看到,一些木质的楼梯依然存在,工人们说,这些都是当时建厂时留下的。“这次改造,楼梯不拆掉,要保留的。”现场施工人员称。

  在一个标有“生产车间”字样的大门口,上面显示的是繁体字,车间墙壁上,写有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标语下方,张贴有一张A4纸,提醒着正在施工的工人:此标语属文物,不得损毁。落款时间为2011年10月。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因为具有近现代建筑特色,我省已将大华纱厂(旧址)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补充申报名单中,申报到国家文物局待批。

  未来展望将来是一个文化商业街区

  走进厂区,发现车间内的机器已不见了,留下一些梭子等废弃的东西,一些建筑工人将这些东西拿走烧火取暖。“工人先锋岗甲班张小芬”的牌子也倒在地上,偶尔有一名工人穿过车间,显得很冷清。

  在大华纱厂大门内,有一个牌子,上面显示,该项目名称叫“大华,1935”。所属单位为西安曲江大华文化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代建单位是西安曲江城墙景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一张效果图上展示着“大华纱厂”的未来。

  因为大华纱厂拥有厚重的历史,是西安工业文明的符号,在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推进时,“大华”这处拥有历史、社会、建筑、技术和科研等诸多价值的历史遗存,同样受到了一定的保护。现场项目部的一名负责人称,正在改造的大华纱厂,将来是一个文化商业街区,里面有博物馆、创意馆、文化商业步行街等,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背景,融合时尚、美食、文化、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跨界文化商业社区,部分区域改造将在明年3月底完成。

  “我们改造时,只是在原有厂房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将近代工业遗存与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合,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个新的文化符号,与北京的798和上海的新天地一样,成为西安这座文明大都市的一个名片。”一名工作人员称。

  纱厂没有了,纱厂改造了,新的面孔将会变成什么样,许多人都在期待着。

  本报记者刘立春

  曾经历史1935年建厂是为抵制日本棉纱

  据了解,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厂长是石凤翔。1935年春,厂子破土动工,当时建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日本棉纱,后来成为西北最大的近现代化机器纺织企业,生产的“雁塔牌”细布畅销西北、西南地区。

  抗战期间,大华纱厂曾遭日军3次轰炸,被迫停工了一段时间,损失惨重。后来,蒋介石部下胡宗南部队撤离前,埋了炸药等,想炸毁工厂,工人们和地下党舍身保护,最后将厂子保留下来。解放初期,因资方经理出走,厂子被迫停顿。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管会主任贺龙十分重视,决定对大华纱厂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6月27日恢复了生产,当时,刚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的贺龙亲临大华纱厂参加复工大会。

  后来,大华纱厂转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国棉十一厂”,2001年,恢复大华纱厂的名字,2008年申请破产。

  传奇故事

  蒋纬国和厂长女儿一见钟情

  说到“大华”的传奇爱情故事,老职工们更是津津乐道,记者也通过职工聊天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当时大华纱厂厂长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和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之间的一个传奇式爱情故事。

  原来,1940年,蒋纬国回国后,投入抗日战争,担任国民党军步兵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第一排少尉排长,归属胡宗南部下,驻守潼关。有一次,他到西安旅游,当蒋纬国乘火车返回部队时,附近正好坐着一位漂亮的女孩,正在看英文报纸,她就是西北纺织大王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当时正在西北大学读书。

  蒋纬国被石静宜的独特美貌和气质吸引,主动打招呼,“小姐,我闲着没事,可以看看你的报纸吗?”

  石静宜闻言,看了蒋纬国一眼,没太在意,只是说“对不起,这是英文报纸,你没法看。”

  “我知道这是英文报纸,我就喜欢看英文报纸。”蒋纬国说完接过报纸,石静宜当时也不相信眼前这位初级军官竟然能懂英文。

  没想到,蒋纬国接过报纸就用流利的英语朗读起来,由于其发音正确,朗读流利,让石静宜目瞪口呆。后来多聊了几句,石静宜才知道原来这位英俊潇洒的男子就是蒋委员长的二公子,两人相互仰慕,一见钟情。

  后来,蒋纬国与石静宜举行了婚礼,一段美好的爱情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而大华纱厂也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经常出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