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把握中国服装市场的增长机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9月9日

  在过去十年,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增加了两倍,到2010年年底接近4000亿元。我们预计,中国服装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内再增长两倍,在2020年达到1.3万亿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服装企业都能从这一增长趋势中得益。为了在新一轮增长中获取份额,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新兴的消费趋势来调整战略。通过采访不同地区和层级城市的5000多名14?45岁消费者,我们发现了将决定服装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六个关键趋势。

  与众不同的中国服装市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才开始通过服装来表达个性。随着消费者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开放,外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开始涌现,点燃了消费者对“大牌”的迷恋。在此之前,服装仅仅意味着胸前大大的品牌标志,品牌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独特区分。

  消费者对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十分期待,运动品牌不仅符合这一要求,而且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着装的需要——当时,极少有场合需要穿着正装。李宁和安踏等本土品牌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业务并扩大了规模。鉴于以上情况加之起步较早,运动品牌得以在中国建立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一名典型中国消费者的衣橱中有20%?25%(按照价值计算)是运动服装。在购买运动服装的消费者中,有30%每周穿着三次以上。

  品牌先行者们(上述运动品牌和美特斯·邦威、绫致等休闲服装品牌)采用特许经营(特别是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门店)作为其主要业务模式,并从中获益颇丰。特许经营代表了一种标准化且易于操作的零售业态,有助于企业迅速扩张,市场准入更宽泛,而且无需投入大量的前期资本。例如,耐克的门店网络从2003年的1400家快速增至2009年的6000家。此外,由于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要求最新款式,而且运动服装并不像休闲服装那样会迅速过时,因此特许经营商能以较低的库存风险进行投资及扩张。

  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门店在此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在零售业格局发展的早期多品牌零售商还为数不多。同时,单一品牌专营店还能使购物者感觉是从品牌公司直接购买,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对假冒产品的担心。

  到目前为止,百货公司一直在主导服装零售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百货公司是服装零售业主要的贸易形态,为消费者提供接触品牌的机会,同时还是家庭周末闲逛的场所,使消费者能够“寓娱乐于购物之中”。百货公司定义了消费者购物的概念,仍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在较小城市尤其如此。

  “服装就是大品牌”的早期简单概念、运动服装的主导地位、特许经营模式的激增以及根深蒂固的百货公司业态,使得过去十年的中国服装市场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市场。

  未来十年的新变化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未来十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期。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年收入74000元以上)的数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增加至2020年的1.4亿。此外,服装是这类家庭升级消费最多的品类之一。但是,企业不应想当然地认为只需坐等新一轮增长浪潮的推动,未来十年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六大关键发展趋势。

  趋势一:年轻一代的服装消费将增加。在二三十岁的人群中,服装消费才刚开始增加。目前,这一人群的消费额比城市平均水平高出18%。这一“80后”群体并没有像其父辈一样吃过苦,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外企或本土企业拥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些因素转化为一种强烈的乐观精神。服装消费势头在“80后”人群中将继续上升,并将通过更加年轻、更加精通时尚的“90后”等新一代消费者群体得到进一步增强。

  趋势二:女性的服装消费占较大比重。随着未来十年的服装消费逐渐增加,消费群体比例将进一步向女性倾斜。迄今为止,中国男性和女性在服装上的消费开支趋向接近:男装目前在14?45岁城市消费者的服装消费总额中占46%,而女装则占54%。随着女性收入的增加,与收入相同的男性相比女性的服装消费水平提升更加显著。尽管如此,小城市消费者(四至七级城市)的服装消费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男性的年均服装消费略高于女性,54%的服装购买由男性消费者贡献。

  趋势三:更多高消费群体将来自较小城市。在未来十年中,许多高消费群体将居住在内陆或较小城市。2010年,较小城市构成了约50%的服装市场。到2020年,2/3的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将居住在四至七级城市,并将占据服装市场整体增长的60%。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利益份额将更加分散。如今,为了在中高价位的服装市场上实现80%的覆盖率,企业需要进入462个城市;到2020年,为了保持同样的市场覆盖率,企业将需要进入568个城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发现的许多趋势在较小城市与较大城市将有不同表现,企业必须相应地调整其做法,以期在尚未得到充分覆盖的较小市场取得成功。

  趋势四:休闲场合与活动增多。十年前,可供选择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场合有限。居住在省会城市的人们可能偶尔外出吃饭或唱卡拉OK,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工作和家庭构成了生活的全部。今天,典型消费者的体验领域显著扩大,消费者对服装的选择体现了针对不同场合配搭“适宜”服饰的理念。为此,消费者的衣橱正在不断扩大。随着各种场合日渐增多,人们日益需要适合这种新生活方式的服装。中国消费者将继续尝试为不同场合配搭不同的穿着。这一切都意味着企业将有机会塑造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领先企业通过推广和销售能够满足特定场合需求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赢家。

  趋势五:由情感空间界定的消费者。十多年前的消费者被大品牌强烈吸引,但很少考虑到品牌可以代表个人身份或者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今天的年轻消费者更多地表示,他们通过服装获得了情感方面的满足感。企业不可以再单纯依靠知名品牌的地位,消费者正在寻找能够与他们产生更深层次共鸣的品牌,服装产品必须能够牵动消费者的情感心弦。

  我们在男性和女性消费者中观察到四大情感空间,企业需要了解这些需求状况,以对自身的品牌产品进行相应定位。

  情感空间的垂直维度以成功为导向:一端是事业成就、社会地位和自我完善,另一端则是悠闲自在、放松和享受生活。重要的是,60%?70%的中国消费者都倾向于追求成功。由于中国社会存在巨大的向上流动可能,因此人们认同不断进取和个人发展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女性在服装上的消费将高于男性,“成功女性”将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消费群体。这一倾向在大城市中更为显著。在较小城市中,生活节奏较为缓慢,生活成本较低,消费者既可以节省更多,也可以把更多的收入花在休闲和娱乐方面。他们对事业和社会地位的感觉不太强烈,因此更加倾向于享受生活。

  情感空间的水平维度以时尚为导向,一端是“时尚靓丽”,另一端是“优雅经典”。我们的研究表明,女性更希望通过着装来表达自我,而男性则更希望融入社会群体之中,并偏好休闲和低调的装扮。

  企业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及自身的品牌精髓,并把自己定位在机会更大的情感空间中。

  趋势六:新的分销渠道和零售业态。企业在确定利用合适的分销渠道进入并扩大市场时,必须全面考虑地理范围和城市层级。

  小城市消费者不像大城市消费者那样拥有各种各样的购物体验,百货公司和单一品牌专卖店仍将最受他们青睐。因为较小城市的现有选择往往是年代久远的低档百货公司,而更为成熟的现代百货公司能够创造愉快的购物体验,将继续成为这些城市消费者的周末休闲地。即使是在较大城市,百货公司仍然是有力的竞争者。目前,超过35%的服装销售额来自百货公司。此外,进入百货公司的品牌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一位楼层经理告诉我们:“新品牌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自己。”

  但总体而言,大城市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期待更积极、更新颖的购物体验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因此,他们会逐渐对百货公司失去兴趣。在现有的渠道选择中,购物中心的定位使之表现良好,它拥有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并紧跟最新潮流趋势。然而,单一品牌专卖店或柜台仍将成为主导形态,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更加深入,并渴望购买特有品牌。

  是多品牌零售渠道还是单一品牌零售渠道更适合某一品牌,要取决于该品牌在中国服装市场上的定位。在美国等市场,Saks Fih Avenue和Bloomingdale等百货公司如同消费者的衣橱顾问,由卖手帮助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圈定选择的范围。中国多品牌零售商通常没有类似的能力,这使得它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弱。但也有一些多品牌零售商(比如香港I.T公司)已经开拓了一个小众市场,将新潮而又不太知名的小众品牌引入中国服装市场。对于缺乏资源运行单一品牌专卖店的小型品牌,这种分销形态是理想之选。然而,随着品牌的壮大,它们会希望更多地控制产品的销售权,并很有可能转向单一品牌零售。

  值得一提的是,特许经营模式在未来十年内对服装零售而言仍至关重要,在较小城市尤其如此。目前,中国主要休闲及运动品牌50%至90%的收入来自特许经营商。展望未来,更多的品牌公司将开始直接控制其在大城市的零售,但在小城市,它们将继续依靠分销商和特许经营商来实现渗透和扩张。

  由于来自互联网一代的消费者日渐增多,网上购物的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我们预计中国网购者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1.45亿增至2015年的3.29亿。事实上,服装目前已是中国消费者网购最热门的品类。然而,几乎没有实体零售商能够充分开展多渠道业务。比如,目前以特许经营为基础的门店很难处理网上购买的物品的退货。

  分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