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透析晋江制鞋业20多年的成长与兴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6日

  梧桐树不在于大小,小城市亦可谋大势,而支撑它们背后的,正是那一批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在晋江20多年的广东人华哥见证了晋江制鞋业的成长与兴盛。当年鬼使神差地来到晋江一条“非常破”的小村做生意,一来到便已感觉“悲从中来”,“地面破破烂烂,又没有公交车,就是一个农村。”

  最开始与他做生意的创业者都是村里刚刚洗脚上岸的农民,几个人凑上几万块钱,等赚到第一桶金后再在民居里建上一栋厂房,生意做大了就围绕着原来的厂房进行扩张。

  但是做生意哪能挑地方?华哥还是留下来了,到如今他依然长期往返于广州与晋江之间,看着晋江依靠制鞋业一步步成为人们口中的许多个“某某之都”。

  晋江制鞋业的“家底”有多殷实?据统计,该地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016家,年产鞋9.5亿双,2010年实现鞋类行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运动、旅游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全市鞋业企业累计拥有31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36个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拥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备企业。

  说起来,即使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恐怕再也难找到晋江这样品牌遍地丛生、恣意疯长的地方,单说运动鞋和茄克衫这两种商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数量级的就能数出好几十个牌子,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下还不太出名的小品牌更是多不胜数,用劲霸副总裁连进的话来说,在晋江做个牌子,“随随便便”也能卖个上亿。所以这个直到1992年才撤县立市、占地面积还不到650平方公里的小地方,仍然有充足的底气堂而皇之地树起“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乃至“中国品牌之都”的招牌。

  不管其他人如何理解,但晋江人确确实实依靠着这批“疯长”的小品牌与小企业,开始不紧不慢地打造起“晋江”这个地域品牌来。

  从2007年开始,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正式落户为标志,晋江市政府开始了将晋江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体育城市的系统工程。除了早就已经形成的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晋江的体育产业战略布局还包括让晋江成为国家级的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国体育赛事中心,以及在晋江沿海大通道两侧50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和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这意味着,除了体育装备制造业,围绕体育进行的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和休闲娱乐业将成为晋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战略规划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除了产业,它还给晋江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一个更加清晰的答案——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那些商业之外的因素对于商业的意义之所在,晋江企业与晋江品牌的提升,到头来始终离不开晋江这个城市的升级。这种升级绝不仅仅是要让晋江成为一个更好生产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更好生活的地方。

  小城亦可谋大势

  晋江经历的一切,恰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只不过晋江先走了20年。“十二五”期间,国内城镇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因为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小城市将主动或被迫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定位,这也带给地方更严峻现实的考验:未来,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

  早前有消息称,在中国200多个地级市中,竟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如此闹剧,反映出的是长期以来国人对“小城市必须变成大都市”的误读。

  中国当然需要“国际大都市”,但“大城市跃进”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大城市病”。类似晋江这样曾经的小城市,只能另辟蹊径,走特色产业化之路。对晋江来说,不走“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并不妨碍其失去成为“国际化小城市”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达沃斯、巴塞尔、硅谷这样知名度堪比纽约、东京的小城市比比皆是,凭借其自身在产业、会展、品牌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定位,这些小城市为自身赢得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对这样的小城市而言,不需要有太宽的马路和熙攘的车流,更不需要“标志性建筑”和“一流大学”,这里需要的,是贴合自身特色的个性产业,是可持续规划的市场空间,并能在那里找到触手可及的真实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