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卡尔丹顿“先行者”之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5日

  谈及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的路径,原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总结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服装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中一大表现为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一方面,国内一大批领军服装企业和品牌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众多服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视野,采用国际化标准整合资源,提升品牌价值,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姿态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

  作为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先行者,审视“卡尔丹顿”的国际化之路,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服装企业在与国际接轨的品牌运营中渐渐成熟,扬长避短,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品牌经营理念,中国服装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梦想日渐真实。

  然而,不久前关于“假洋品牌”讨论,给这一知名品牌带来舆论危机。探究事件原因,主要在于其品牌商标所有者并非意大利人,产品也并未全部在意大利生产。尽管行业人士均知情,这种品牌国际化发展思路,有其产业背景及市场需求;生产外包,也早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企业通行做法。但媒体所发出的标签式指认,已经给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众所周知,企业可以有属地原则,商标可以有属地原则,但品牌则是不分国界的。一个成功的服装品牌,代表着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传递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普世价值观,其品牌价值并不取决于产品的地域性。当PRADA已经取消在产品上印上“made in italy”,而避重就轻地改成“made by prada”;ZARA因其疯狂开店计划,无法保证全球采购产品质量,七次登上质检黑榜。究竟是谁在纵容这些傲慢的国外品牌,又是谁在抹黑在国际化道路上艰辛前行的中国品牌?

  资深专家发表评论称,卡尔丹顿的出现,打破了我国服装高端市场零竞争力的困局。卡尔丹顿通过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产品开发水平、对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掌控能力得以增强,以先行者的姿态证实了中国服装“国际化道路”的必然性。更有业内人士疾呼:在国内外服装市场竞争益发激烈的当下,要扶持本土品牌的发展,为“卡尔丹顿”正名!

  透过坊间的各种争议之声,实际上正折射出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生存镜象:这是一个全球融合的时代,一个品牌先导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各国的服装品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已逐渐成为全球服装业发展的主流。正在不断发展成熟的中国服装品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路径?如何在国际化竞争中构建和保持优势?这是诸多本土企业家亟需求解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