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最终还是选择了“南飞”。
班上其他同学也一样,她们在湖南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习4年后,选择到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去做服装设计。
上世纪80年代,株洲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逐步发展起了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如今已拥有40多个专业服饰市场,2.8万余户经营户,市场群周边形成了4000多家服饰加工厂和企业,每年的成交额达200多亿元。
可这些服装企业中,家庭作坊多,几乎没有服装设计,也从不考虑招募服装设计人才,导致同质化、无品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而这些问题,也拖了市场群这列动车的后腿。
用工荒绕不过去的障碍
每年春季刚过,合泰路上数以百计的招工摊摆在两侧人行道上。
这些分布在合泰、龙泉地区的服装加工厂,他们要剪裁师、打扣工、烫工、车工,人数从几十名到上百名不等,这些工厂等着招来工人开工生产。
李强,“85后”,攸县人, 他在这些招工摊前犹豫不决。回株洲前他曾在广州服装厂工作2年,为了离家近点,他回到合泰一服装加工厂。
他抱怨工厂的环境,“老板租间民房就成了工厂,货物、机器设备、工人都挤在这间狭窄的房子里,混浊的空气、嘈杂的机器声让人难以忍受。”
今年他不愿再回这家工厂了,他要找家环境好点、待遇高点的厂子。可是这些分布在合泰、龙泉地区的服装加工作坊条件都差不多,这让他有点怀念在广州的日子。
而与应聘者的犹豫不决,招聘者则焦急很多。“工资涨了不少,但应聘的还是寥寥无几。”刘老板说:“很多人听到,业务忙时要上10个小时以上的班,就不会考虑了。”
这只是近几年来,用工荒众生相中的一个缩影。而芦淞服饰真正紧缺的并不是工人,而是服装设计和高管人员。
嘉顺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忠良介绍,芦淞服饰企业的服装设计才刚刚起步,甚至连萌芽都不算,他说一个服装厂、一个服装品牌,要有5到8个设计人员才能形成风格,而在芦淞服饰企业几乎没有设计人员。
设计人才难留?
2007年,湖北的王文彬高考填志愿时,填的是湖南工业大学的服装设计,她现在回想起来,填湖南工大的唯一理由是自己还比较喜欢服装。
湖南工大服装设计专业就一个班,共19名学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宏介绍说,学校从2001年开始设有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包装设计方面比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株洲的服饰发展在全国很有影响,学校设立这个专业时,考虑到了临近的芦淞市场。
湖南工大每年培养的设计人才20名左右,然而,这些人才并没有留在株洲。株洲另一设有与服装相关专业的学校是湖南工业学校(即职大),该校培养的服装方面人才也流向了外地。
“我喜欢服装设计,我不会在乎刚开始时的工资高低,也不怕吃苦,关键是看能不能学到更多的服装设计知识,我的设计理念能不能被公司接受。”王文彬说,大四时她在武汉伊卡璐公司实习了近两个月。
尹佳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她在实习时对服装领域相关工作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对自己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有基本定位,“是否适合自己,发展前景如何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
然而,当记者询问是否愿意留在株洲,到株洲的服饰企业工作时,尹佳客气地说,株洲的服装全国有影响,而且株洲也越来越漂亮宜居了,“可株洲的服饰企业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创新氛围,店面内随处可见‘山寨’版衣服。”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压力很小,会产生惰性,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而且水货的长期存在,也会抑制设计者的创新思维。” 王文彬补充说。
是不是株洲不要服装设计了?
据记者调查,依托芦淞市场群,在合泰、龙泉等地区自发形成的4000多家服饰加工厂(含中小企业),规模企业所占比例不到5%,拥有100台以上缝纫设备的企业只有几十家,其它80%以上服装加工厂还处在家庭作坊阶段。
“服装加工厂主要以进料、来料加工和贴牌、套牌生产为主,服装加工厂很少有自己专门的设计团队。”嘉顺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忠良介绍说。在服装销售旺季,芦淞市场许多门面前挂着“同行莫入,面斥不雅”, “生意难做,拒绝翻版”等告示牌。
“有些品牌服装款式卖得很红火,但是那些加工厂只需派技师到市面上‘考察’一番,就能照葫芦画瓢,几天后,就能看到仿制品在市场上销售了,这对正牌经销商冲击巨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工厂老板说。
“但芦淞服饰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种简单的复制日子不能长久。”一位业内人士说,对服装企业生存现状的判断也许不同的人士存在分歧,但对未来的判断却共识甚高:即未来芦淞服饰必须向设计、创意、品牌发展。
胡忠良将服装产业链比作金字塔,而高附加值的塔尖就是设计、品牌。他说,由于服装行业的门槛低,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都是抱着解决温饱的心态进来的,所以造成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现在有一部分老板有了经验、资金、观念之后,开始寻找自我突破了。”胡忠良说,特别是服装原材料和工资上涨之后感触最深。
据了解,棉纱不断涨价,2010年4月开始涨,2009年底2.9万元一吨的棉纱,到了2010年底变成了4.8万元一吨,这让本来就利润低下的服装加工厂日子更加难过。
“转型升级,把产品价格卖得更高,但是这需要人才,需要资金投入,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位业内人士的困惑,道出了芦淞服装企业的集体困惑。
“株洲首先要培育一批自创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过渡、由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突破也是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胡忠良说。
株洲的服装企业老板曾组团到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参观,西柳镇政府提出“名镇育名牌、名牌助名镇”的发展战略让这些服装老板印象深刻,如今西柳裤类品牌就有500多个,并有4个品牌成为辽宁省著名商标。
“政府重点打造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特色,对提升整体服装行业形象大有裨益,这也是株洲所要借鉴的。”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党总书记、经济研究院田定湘说。
“政府应该对那些品牌创新的企业进行奖励,向福建靖江一样重点培养几个全国品牌,另外还要改善芦淞市场的环境,让游客像到了香港购物天堂一样”。
据了解,经胡忠良牵线,广东华夏龙服装设计公司即将进驻株洲,这或许能撬动整个株洲服装产业的升级换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