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大连时尚”何处去?大连服装业发展之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8日

  时尚产业,要找对自己的定位,同时应该理顺整个时尚产业链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东北人爱美,大连尤甚。

  “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句戏言,形象地刻画出“爱穿胜过爱吃”的大连人。

  在计划经济时期,不要说大连,恐怕北方大部分省市的主要食物都是玉米。而“的确良”,是英文Dacron的音译,如今则通常被称作“涤纶”,是当时比较好的一种服装面料。“的确良”通常指平纹涤纶面料,比较轻薄,适合做夏装,而斜纹涤纶则称为“涤卡”,通常作秋冬装,耐洗耐磨,挺括有型,非常受欢迎。那时候,年轻人结婚能做一身涤卡中山装就算奢侈了。

  大连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滨城市。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西服等服装加工生产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少数企业已开始从事服装加工出口。尽管开放之前,大多数企业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但是临港城市的优势、服装加工出口的经历和大连人“爱美爱穿”的地域文化熏陶,已使大连服装工业最先感受了流行新潮气息,触摸到国际时尚脉搏,产生了与时俱进、追逐时尚的渴望。

  机遇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改革开放初期,大连服装工业不失时机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一份份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的协议成功签订;一个个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洽谈后兴建。

  到了90年代中期,大连服装出口专业厂从五个发展到近百个,设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由于设备先进、工艺精湛,大连服装远销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近30个省、市、自治区。尤其是西服、童装、衬衫和夹克衫等产品供不应求。

  作为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大连多次为国家组织的赴国外参展团提供时装展品。大连服装研究所曾在一年中五次为到国外参展的“国家队”提供样品,累计193件被选中,创全国同行业的最高纪录。

  有人说,服装产业是中国民营化最彻底的行业之一,而民营企业也天然地最能适应市场经济。就在由“国有”向“民营”转化的过程中,大连服装产业出现了一系列知名服装企业与品牌,“大杨”、“桑扶兰”、“思凡”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原先默默无闻、名不经传的大连服装名声鹊起,并于1988年诞生了以服装命名的城市节日——大连国际服装节。

  与其他服装节不尽相同,大连服装节更多地起到一种“城市名片”的作用,给大连这个滨海旅游城市增添了一抹时尚色彩,同时,对于大连服装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2011年的4月份,第一届“大连春夏流行时装周”也浮出水面。

  在本届时装周上,“大杨创世YOUSOKU”、“思凡”、“富玛尼”、“任汩”等品牌,以及充满活力的大连工业大学的新生代们,一同“释放宣言”,用他们的“青春·觉醒”,试图进一步揭示大连时尚业的未来。

  2011大连春夏流行时装周,是个不错的开始。大连时装业从此不再只有“服装节”一个平台,“今后在春夏秋冬,这里都将会有时装发布,”正如大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田平所说,“这对大连打造中国服装名城、国际时尚之都是个好消息。”

  本次时装周期间的亮点很多。通过在本届时装周期间举行的“思凡”发布会,能够看出,为了参加这次时装周,许多品牌还是很用心的。虽然场上的模特数量不是很多,不过,每一次模特穿出来的时装,还是经常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与在北京举办的各色时装秀经常晚点不同,大连时装周期间的所有表演都非常准时。个中原因,除了大连的交通状况比北京好之外,肯定也和组织者的敬业态度不无关系。这方面,应该说大连市服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时装周期间的两件小事,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一件事,在一场晚间的时装秀,记者一进场,按以往参加时装秀的习惯,坐到了正对T台的位置,谁知道,马上有现场工作人员过来说:“对不起,这些位子是留给领导的。”记者表明身份,工作人员说,已经给媒体留好了位置。记者根据指示来到“媒体席”,感觉哭笑不得。所谓的“媒体席”,不过是在T台边上靠最里面的位置,留了几把椅子。这个位置,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很好,而且能近距离欣赏模特的表演。不过,媒体不光是来欣赏的,还需要拍照报道,这个位置,除了模特的大腿之外,什么也拍不到。没有办法,记者只好跑到“领导席”后面,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站着拍了一些。

  第二件事,是在“思凡”秀期间发生的。在等待开场的几分钟里,记者摆弄着相机,做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忽然听到后面两位观众说:“听说,这次的活动都有政府赞助。”“那当然了,要不然,这种赔钱的事谁干呀!”

  记者没有求证此事的真伪,不过,按照国内惯常的做法,该观众的说法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下,政府更像是一个家长,喜欢替企业“包办”一些本该由企业出面的经营活动。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留下一些弊端。打一个比方,就像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孩子,觉得学习考试是为了大人,考了100分,要物质奖励;考砸了,除了面子上过不去之外,孩子通常会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

  品牌做秀,当然是想更好地宣传自己,向消费者传递时尚信息与消费理念。企业做品牌,是给自己做的,不能指望投入的钱马上就能收回来,也不能指望每一笔投入都只赚不赔。做品牌,是一种功夫,是一种坚持。抱着“无利不起早”的心态,是做不了品牌的。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不需要花自己的钱来做秀,企业还会用心做吗?

  从当晚的秀来看,“思凡”为了这场秀,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是,能保证其他品牌也都这样用心吗?

  从这次大连春夏时装周,不由得想到世界顶级的巴黎时装周。

  要想参加巴黎时装周,靠的不是卖出去了多少衣服,有多少工人,也没有哪一级政府出面包办,而要看设计师是不是真的在服装设计上有才华。而法国时装工会花费如此巨大精力抬高参加巴黎时装周的门槛,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品牌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法国人把时装周也计划在商业链条中一环,是时尚产业的龙头。而我们的有些时装周,看上去和整个时尚产业链条有些若即若离。许多都由政府出资赞助甚至包办,最好的观看位置也都留给各级领导,而不是买手与媒体。

  说到底,生意就是生意。一个产业做好了,各方力量都来锦上添花;做不好,却少有人雪中送炭。

  如今,OEM越做越难,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招工难”,“用电荒”不断出现,加工的利润会越来越薄。时尚产业的出路,最终还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