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迎接建党九十周年《钱之光传》摘登(十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8日
对于苏联专家建议采用的薄腹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菱苦土地板等新技术,在设计公司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去哈尔滨亚麻厂实地考察后,都先后被采纳了。1953年,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设计了薄腹梁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把厂房建筑和采暖通风结合起来,并逐年扩大预制构件比重,到1956年,一座锯齿形厂房除柱基外,只要用7种预制构件——屋面板、三角梁、窗檐板、窗台板、天沟板、大梁和T型柱就可以组成。仓库和附属房屋也都陆续采用了装配式结构。

  这项设计上的重大改革创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一,简化了设计计算。只要是同样的开间,同样的高度,同样的荷重,就可以采用通用设计。第二,节省了人力、物力。施工过程中浇铸混凝土处处要用木模板,木模板的周转次数最多只能8次;采用预制办法,不仅木模板的规格可以大大简化,周转次数可增至35次以上。据此计算,预制比现捣制可节省水泥25%左右,木材68%左右,人工37%左右。第三,提高了工效。进行现捣时,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采取预制办法,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这项新技术当时在国内尚属创举,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过1年的努力,第一批厂房陆续建成,第二年春夏之际投入试生产。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按照全新设计建设起来的棉纺织厂,在总体布置、厂房形式、车间柱网、照明、除尘、温湿度控制等方面都焕然一新,与老的纺织厂有着天壤之别。

  针对当时设计力量跟不上大规模建设的需要,钱之光明确提出:为了加快纺织工业的建设,应当设计一批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基本相同的棉纺织厂。这些设计图纸,在建筑结构和采暖通风等方面把适用性放得大一些,以适应各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只需把基础工程和总设计图按照当地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把一个工厂的设计图纸同时运用于几个工厂的建设。据统计,在“一五”期间,83%新建的棉纺厂,67%新建的印染厂,都是采用“复用图纸”进行施工的。实践证明,钱之光提出的这个主张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不仅大大节约了设计成本,提前了设计进度,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还有利于安排设备材料的订货、工程建设及早准备和建设周期的缩短,效果十分明显。

  5个纺织新基地的施工、安装,也颇多创新。各个工程公司在纺织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分别负责一个或两个棉纺织工业新基地的建设。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如“宁可准备多年施工一年,不愿准备一年施工多年”,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充分。又如“打一备二眼观三”,每个阶段按工程项目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安排好,优先保证一两个有决定性的重点项目,并安排一些比较次要的项目,便于一旦重点项目遇到变化,有机动安排施工力量的可能。再如根据季节和天气条件安排工程项目,雨季前多安排室外工程和地下工程,冬季前多安排室外工程等等。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从教育和制定严格的制度入手,使广大职工在施工过程中自觉重视施工质量。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当初,各工程公司的施工手段比较落后,除了水泥搅拌和运输车辆外,起吊设备几乎没有。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创造出一批土洋结合的施工机械,如木制龙门吊,预制柱梁、三角架的就位找正器等等,在施工中都派上了大用场,为解决施工机械不足开辟了一条新路。当时在北京国棉一厂帮忙的民主德国专家对这种木制龙门吊很感兴趣,应外国专家要求,木制龙门吊被列为中德两国间的技术交流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钱之光还谆谆告诫各部门要充分依靠地方,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他认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各地的具体情况又不同,要把纺织工业的生产建设事业办好,既要有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全国的统一计划,又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让各地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发挥各自的长处。因此,凡涉及基地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厂址选择、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进度、施工力量安排、领导班子配备、职工调配与招收、水电和地方建材的供应,以及商业、文教和市政建设的配合等等,都要及时同地方政府商量,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纺织新基地所在的地方政府对纺织工业部能在本地建厂不仅十分重视,而且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在郑州纺织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就碰到一个回民村搬迁的问题,建设单位感到很棘手,怕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团结,在市政府出面协调下,很顺利地解决了搬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