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郑州服装产业错位拼图 遭遇三大短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1日

  核心提示

  一边是高喊着优势明显、优惠多多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一边是服装企业仍然向着都市村庄迁徙,两个鲜明的表情让人们看到了郑州服装产业遭遇的尴尬与无奈。

  政府之手向左,市场动能向右;园区里寂寥,村庄里热闹;先锋队成长遇门槛,小作坊发育尤不足;外来和尚未如约而至,本土企业不得其门而入;曾经的“二七”单兵闯出点名气,如今的“五园”竞争尚未握指成拳……郑州服装产业的错位拼图,既需要“缝”,也需要“补”。

  记者历时一周调查了郑州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发现号称拥有20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的郑州,入驻产业园企业寥寥无几,除了几大龙头企业之外,进驻产业园的小服装企业屈指可数。特别是在二七区,随着大规模都市村庄拆迁,潜伏在这里的小服装企业再次选择向着都市更外围的村庄搬迁。

  是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缺乏吸引力,还是小服装加工企业缺失成长的动力?热情招商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何遭遇服装加工企业的冷脸?纺织服装产业园如何降低小服装企业入驻的门槛?中小服装加工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

  这些疑问,不仅是抛给企业,更应该引发政府的思考。

  顺势而为的苦恼

  郑州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在政府做大郑州服装产业的雄心下应时而生,只是招商进驻的服装企业少得可怜。

  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应时而生,是郑州近年来强力做大服装产业的产物。这一观点,记者在采访时,多位专家与市场人士均有相似看法。

  “顺势而为建立纺织服装产业园是政府招商的需要,也是发展区域纺织服装产业的需要。”5月20日,一位郑州知名服装界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查找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成立时间节点,发现最早的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发轫于2005年6月,号称“中国中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纺织品物流中心”——中国元通纺织城的成立;2006年12月,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动工建设;2007年7月,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正式开建,并打出“河南省建设的第一个专业服装工业园区”的旗号;2009年8月,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借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授牌仪式之时成立;2010年1月,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开工奠基,且以一个10亿投资的项目入驻,标志着荥阳服装产业基地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记者调查了解得知,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中,除了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有两家纺织企业布局之外,其他名曰纺织服装产业园,其实均为服装企业入驻。

  2005年成为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的节点,缘于当时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当时,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主办‘中国女裤看郑州’新闻发布会,推介郑州女裤的消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服装产业迎来了政府强力支持的局面。”郑州市服装协会副会长胡昱起回忆说。

  其实,从市场的角度看,郑州服装,特别是女裤在郑州服装贸易的带动下,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临界点。服装产业园应时成立,抓住了郑州服装产业亟待升级与扩张的市场契机。

  那么,6个年头以来,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服装企业入驻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看到了让人惊讶的现状。

  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记者看到娅丽达、纽伦、梦舒雅、逸阳等18家服装企业入驻,除了渡森等男装及童装品牌之外,这里就是郑州女裤的专业产业园了。

  在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号称1100亩的服装园内,仅有麟派服饰、雅鹿女裤、忆梦达、晶亿梦等几家服装企业入驻生产。

  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内,仅有一家富喜鸟服装有限公司,不仅代工红豆服饰,还自己生产九狮龙与富喜鸟两个牌子。

  作为“承接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的荥阳服装产业园内,记者看到的仅是五六家从郑州转移而来的小服装企业入驻,还有当地服装企业盖起的服装加工车间。

  最为尴尬的是二七服装工业园,记者按图索骥找到南三环与大学路交会处的服装工业园,看到的是“锦荣轻纺城”的服装辅料贸易中心,在一座贸易大厦的四楼,记者看到仅有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河南三帅制衣有限公司。轻纺城的东侧,几幢服装加工企业厂房正在施工中。

  “招不进来服装企业,是服装产业园共同的苦恼。”一位产业园政府人士大倒苦水。

  二七服装“裂变”

  原本“郑州女裤在二七”的嘹亮口号,现在哑然失声了,大企业向着中原区进驻,随着大规模拆迁,小企业向着更远的农村进驻了

  从最具服装产业园形态的郑州纺织产业园来看,中原区取代二七区成为郑州服装生产大区。传统服装生产大区二七区服装产业已经发生了“裂变”。

  二七区是传统服装生产大区,在郑州女裤创立品牌走向全国之时,正是二七区女裤企业扛起了旗帜。二七区也叫响了“中国女裤看郑州,郑州女裤在二七”的口号,只是现在这一口号快速变换了主角。“现在应该叫‘中国女裤看郑州,郑州女裤在中原’。”河南女裤界一位企业家如是表态。

  二七区服装企业怎么迁移到了中原区?

  记者在位于中原区的郑州纺织产业园内看到,原本二七区叫得响的女裤品牌娅丽达、纽伦、逸阳等大都搬迁到这里。可以说,这里是原二七区女裤企业的集聚区。

  “不仅大企业来了,小企业也跟着来了。现在产业园附近的都市村庄里,有绣花厂、印花厂、水洗厂二三百家,它们大都从二七区搬迁而来。”产业园一位企业家向记者介绍。

  一位企业老总介绍,当初他们不愿意搬迁到这里,“可是在二七区,企业想扩张一点土地都拿不到,只有一条路,走”。而从二七区来中原区的服装企业都遇到和他相似的难题。从2007年起,一批在二七区做大的企业陆续搬到了中原区郑州纺织产业园。

  这仅是二七区服装企业“裂变”出走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企业。

  而在荥阳服装产业园内,有极少的一部分二七区小服装企业来到这里。一位王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五六家服装企业也是来自二七区,因为二七区搞拆迁才来到这里。”记者走访这几家企业发现,这五六家企业均在这里买下了一二十亩土地,自建厂房后把自己的企业平移到了荥阳。

  事实上,以上两个服装产业园内来自二七区的服装企业仅是个别企业。可是,号称拥有700家服装加工企业、年产8000万件(套)的二七区,在二七服装工业园仅有一家名为三帅的服装企业,且系二七区招商而来的巩义市企业。在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以及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记者调查发现也均没有二七区的服装企业,那么,二七区的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在哪里呢?

  二七区一位服装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原来在(二七区)黄岗寺(音)附近的众多都市村庄里,现在,黄岗寺附近的都市村庄大都拆迁了,这些企业又都迁跑了。”

  这些企业迁到哪些都市村庄里了呢?“你到西四环附近的贾寨、贾嘴、铁三观庙、岗刘村去找。”上述老总表示。

  记者在贾寨这个都市村庄一条逼仄的小巷内看到,三家服装企业对面而立。记者以代做工装的名义想与他们做一单生意,想不到得到的答复是“你这100套工装活太少了,做这一点划不来”。而另一位服装老板倒乐意加工,还解释道:“这些仅是半天的活儿。”足见其产能。记者询问何时开始在这里做服装时,均表示:“从二七区搬来不久。”

  铁三观庙村、岗刘村这里已算不得都市村庄,完全在农村了,可是二七区的服装加工企业还是愿意把企业搬到这里来。

  强者的逻辑VS弱者的心态

  大块头有大智慧,大企业找到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理由,而小企业仍然徘徊在原始积累的状态不思进取

  企业迁徙理应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郑州服装企业的迁徙为何出现分化的局面?个别实现了升级,绝大多数仍在平移?当然,实践永远要比理论复杂得多,企业的提升永远不会是一套理论能够解决的。

  不过,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认识,随着企业原始积累的增加,按照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来考察,企业应该在规模上取得扩张、技术上取得提升、管理上取得进步之外,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应该是企业成长的主要路径之一。

  “而搬迁往往是企业提升的一个突破点,娅丽达就是在搬迁中实现企业提升的公司。”娅丽达董事长助理王普如是解释。

  娅丽达应该是郑州服装产业搬迁升级的典型代表企业。

  王普介绍,从二七区搬到中原区,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首先是企业工艺的提升,原来是国产设备,搬迁后是进口设备,因为大规模生产就是要提升效率,那么生产工艺的提升就是第一步。

  企业规模扩张了,员工增多了,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一定要跟上,提升管理水准又成为一门重要的功课,管理升级之后,就要求企业成长的路径必须是个性化的,必须走产品研发之路,“以往走抄袭与跟踪的发展路径肯定不行了”。而这时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就成为必修课。

  有了自己独到的产品,就要用心经营,这需要经营产品的品牌,企业的品牌化运作又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可以说,企业只有走这样一条自我创新之路,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条道路就是郑州女裤企业所探索的成长道路,“特别是在针织女裤这一产品上”。现在,进入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女裤、男裤企业已进入到一个以研发带动销售的良性成长阶段。

  可是,那些勉强进入服装产业园的企业,也未必在提升竞争力上取得进步。比如在荥阳服装产业园内,入驻的五六家服装企业均是靠原始积累买了一二十亩土地后,再也无力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只能仍然在原有生产条件之下,持续着原有的成长方式。

  而对安身于都市村庄,并在历次搬迁中仍然坚守作坊式生产模式的小企业主来说,其成长路径大都雷同。“产品上紧跟市场流行趋势,一旦有新款上市,第二天就有抄袭产品大规模上市,而且在都市村庄内信息共享。”河南省一位服装界人士介绍。

  这是这些作坊式服装企业集聚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更深层的因素是企业主挥之不去安身立命的创业心态,“小富则安,不求闻达”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当然,怕承担大的风险也是小服装企业不愿意升级的原因。”

  服装产业园为何失去吸引力?

  进驻服装产业园的高门槛、高成本,让小服装企业“望园兴叹”

  对郑州五大纺织产业园来说,为什么大多数产业园栽下梧桐树,却不能引来金凤凰?甚至出现了凤凰择枝而栖的现象呢?

  记者在调查走访五大服装产业园时,对各个服装产业园的生产要素成本进行了了解,发现服装产业园高企的入驻成本,让小服装企业不敢问津。

  在郑州纺织产业园,郑州纺织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招商处副处长朱玲兰告诉记者,产业园招拍挂的价格为每亩26.5万元,而要求企业入驻后的投资强度,则为服装企业每亩200万元,纺织企业为每亩150万元。“一般进驻企业投资要达到5000万元”,“而且我们还在选商”。

  这样的标准只能让一般小服装加工企业“望园兴叹”。

  朱玲兰介绍,一期3600亩土地上进驻了18家大型服装企业,二期规划面积还会有这么大规模,而“招商的目标将是国内的大型服装企业,并且要建设园中园”。招商标准与企业入驻规模将再上台阶。

  作为一家市级服装产业园,高标准也许有其合理性。与郑州纺织产业园比邻的荥阳服装产业园,每亩土地价格为20万元,让一部分小服装企业还能够“跳一跳摘个桃子”,进驻了产业园区。

  可是,据记者了解,荥阳服装产业园一开始也想走高端路线,由郑州一家投资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再通过投资商吸引服装企业入驻,但是,没有成功。“荥阳服装产业园没有那么多土地,现在服装产业园政府招商指挥部就撤掉了。”当地一位服装企业老板向记者介绍。

  而郑州曲梁服装工业园,今年又更名升格为郑州裤都新区,应该肯定,这一发展目标与当初建设定位仍然是一致的。因为新密曲梁是郑州男裤集中生产区,占据了郑州男裤80%左右的产能,因此,早在2006年,投资商郑州裤都置业有限公司抓住了这一雄厚的产业基础,投资曲梁,建设曲梁服装工业园。然而,当初要“入驻一万名员工的服装工业园,现在仅四家企业在生产服装,有600名员工就不错了”。

  记者从招商材料中看到,服装工业园的商铺价格达每平方米6000元,住宅达每平方米3500元。“要租这里的厂房,4000平方米免租金,不过,一年要交装修费10万元。”招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以买地建厂的名义,询问土地价格,那名工作人员表示:“每亩地100万元。”接待中心主任孙朝阳则表示:“园区没有工业用地了。”

  事实上,在这1100亩园区内,并不是只有郑州裤都置业一家公司进行开发,一家名为郑州腾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在进行商住一体化地产开发,工作人员介绍:“一期仅有一套房了,每平方米为3280元。”

  在新郑纺织服装产业园,其规划目标也是无比的宏伟,要建设“总体设计纺纱规模100万锭,服装加工4000万件,集纺织、服装、鞋玩、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园区”。知情人士透露,招商门槛高让新郑纺织服装产业园难有作为。而位于南三环与大学路交会处的二七服装工业园,在一个商贸繁华之地,不难想像其建园成本之高。

  如何留住“候鸟”?

  在土地、资金、人才三大短板面前,小服装企业并没有找到克服短板的门路,政府能不能俯下身子关注其成长,关系着郑州服装产业做大与做强的根基

  二七区服装产业陷入“空心化”,留存下来的低端服装加工企业在大规模拆迁之下到处迁徙,这不仅是二七服装产业的问题,而是郑州市在高调打造豫派服装时,必须思考的课题。

  河南省服装界一位人士表示,郑州市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是为招大商而准备的,这一点,从荥阳服装产业园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其打出的是中国承接服装转移基地。其他的服装产业园也不例外。

  但是这位专家也质疑,虽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也低,甚至不会出现沿海地区的技工荒,但是,为何我们的优势没有转化为招商成果,鲜有大的服装企业入驻呢?

  “事实上,政府不要忘记,在招商的同时,把本地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先培育好本土的优势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外地商家进驻。”

  郑州市服装协会副会长胡昱起也有同感。提升本土服装企业的素质,培育本土优势服装企业,做大服装加工业基数,是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的大命题。

  他们与河南省服装协会,还有工商联服装商会每年在培育本土服装企业成长上不遗余力。比如,今年,他们将搞服装企业“十大设计师大赛”、“百家技工大赛”等。眼下,他们正与河南省纤维检验局联合对郑州市服装企业进行“服装产品质量知识讲座”,加强服装企业质量体系建设。

  “现在,注意力更应该放到低端服装企业的提升上,虽然他们思想保守,虽然他们不思进取,虽然他们小富即安,但是,只有他们当中有一大批企业做大,郑州服装加工集聚优势才能保持下去,才能发挥出来,郑州服装产业的雄心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胡昱起介绍,过去郑州服装产业遭遇了三大短板:土地、资金与人才,多年来,通过政府的努力,这三大短板对于成长起来的服装企业来说,已经解决了,比如土地问题,大个头的企业在二七区没有找到土地,在中原区解决了;资金问题,以前是企业找银行,现在是银行找企业,比如前不久,还有银行人士要他帮忙联系大型服装企业;人才问题,现在成熟的技工很受欢迎,大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也愿意留在本地了,这里的待遇与沿海不相上下。

  现在的问题是,那些到处迁徙的小服装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短板仍然突出。这需要政府思考解决之道。

  “政府能不能成立一个服装产业基金,用市场的手段对服装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技工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激励,对于有做大需求的企业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等。”郑州市服装界一位人士建议。

  不过,他认为,对于一个产业发展,人们往往知易行难,培育中小服装企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