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氨纶:“寒潮”中的生存之道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31日
“40D卖52000元/吨,这么高的生产成本,我们已经没利润了”,“50000元/吨是国内生产企业的销售底线了”,“48000元/吨,看来只能减产”,“46000元/吨......”在近期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内,氨纶市场经历了赢利—保本—小亏—信心涣散的过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氨纶“寒潮”已不期而至,甚至强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

  需求方面,从前期政府发布的相关进出货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方面的外贸和经济增长数据依然强劲;作为往年纺织业进出口风向标的广交会,此次到会境外采购商逾20.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且出口成交额36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

  然而,在生产环节,人工、能源、运输等成本快速上涨,国内终端市场萎缩,资金政策渐趋紧张,加上原材料成本及汇率频繁波动,导致服装、鞋业等低端制造业的外围订单大幅转移至具有更低成本的东南亚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冬天已不期而至。尤其是大片服装和鞋类工厂处于半停状态,少数企业开始倒闭。实际性需求被一定程度地压制或转移。

  虽然在纺织原料中比重较小,但氨纶的价格调整每次仍受到以中间商、贸易商和大型织造厂为主的囤货操作的影响。此次来源于终端的订单接洽消息始终不明朗,棉纱、涤纶纱等也由于市场环境不佳不断下调售价,加上氨纶新增产能投料时间集中于下半年,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市场保持谨慎、观望为主的态度。

  成本方面,主要原料PTMEG受制于氨纶多数厂商大面积减停产的现实及预期,加上其上游原料BDO价格也出现松动,售价已现下调迹象。但PTMEG厂商自身价格计划及低库存现状等,仍对售价有所支撑。而且,氨纶生产商当前及后市短期货源多属于前期高成本下的产物,因此成本仍将处于高位。后期以浙江等省为主的严厉限电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

  供应方面,4月末行业内召开了协调性会议,期间达成减产计划,加上不少织造厂、中间商库存早已见底,带动了少量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大宗纺织原料价格迅速下跌,使得氨纶生产商减停产计划后延,尤其是少数厂商在高库存下迫于资金、客商要求等压力,主动进行优惠操作等,又使需求下降,并且谨慎采购的心态愈加高涨,氨纶库存进一步增加。 

  “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常规,持续低迷的内外销格局,大宗原料波动下织造厂谨慎为主的采购、生产心态,高库存且持续增加的氨纶库存……在众多利空因素的压制下,氨纶“寒潮”或将持续。此时,若配合限电措施制定减停产计划,或再次拓展需求状况相对乐观的东南亚市场等,将会对整个产业链的趋稳及后市回暖等奠定良好的基础。(中纤网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