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烟台服装欧洲“喊难” 中小企业或被市场清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30日

  “不愁订单愁利润”,相比金融危机时代的经营惨淡之痛,烟台服装企业近期开始经历着另一种苦楚:头顶着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抬升和技术壁垒“三座大山”,日子过得很紧巴。

  6月起,欧盟REACH新规,又在“伤口上撒盐”:依据欧盟发布“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倚重欧洲市场的烟台服装企业,份额有多大?“年出口货值接近1亿美元,占据所有海外市场七分之一!”烟台检验检疫局轻纺科负责人衣玉凤说到。与此相关的一项统计显示,去年,经烟台口岸检验的出口服装,共有66900万美元,其中出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有9200万美元。

  最后“通牒”:申报6月15日前完成

  自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全称是《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是迄今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法规,也是一项技术性贸易壁垒。“4年来,先后已有4批物质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包括了邻苯二甲酸盐、五氧化二砷、三氧化铬等46种高度关注物质(SVHC)被列入清单。”衣玉凤说。

  衣科长告诉记者,根据该项新法规规定,物品中含有的SVHC物质超过0.1%,且该物质每年进入欧盟市场的总量超过1/t/y,物品的制造商或者进口商需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进行通报。通报的截止时间与物质列入授权候选清单(SVHC清单)的时间有关,2010年12月1日之前列入授权候选清单的SVHC物质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完成通报,去年12月1日之后列入的SVHC物质须在列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通报。至此,ECHA共发布4批46项SVHC物质,其中前三批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完成通报,第四批须在2011年6月15日之前完成通报。

  “这意味着,违规就要接受处罚,还没有出口的产品,以后就不能出口了!为此,我们必须在6月15日之前去申报,否则就太被动了。”海阳市的一家外贸企业欧美贸易发展部徐经理说,现在要做的是,必须清楚新增加的8种物质是否会出现在产品中,并告知供货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否则,产品被召回,全行业都要蒙受很大的损失。

  更多的外贸纺企则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了欧盟REACH新规的具体内容,并且会按照规定严格做检测。不过,欧盟的检验越来越严格了,其中某些要求很苛刻,企业也很无奈,未来的前景很难预测。

  产品测试:每项费用都在几千元

  “企业应对REACH法规的主要办法就是通过测试确保自己的产品中不含有违规的化学成分。”专家这样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产品测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检测费用过高,是许多企业的切肤之痛。谈到测试费时,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告诉记者,纺织服装原料、辅料及其生产过程都要使用化学物质,这不是单一产品的问题,而是全链条的,“REACH法规中每增加一种物质,企业就要多测一项物质,每个产品都要进行少则几十项、多则几百项的测试,而每一项的测试费用几乎都在几千元。”

  “有的单子做下来,光是测试费就有几十万。这样下来,我们的成本就被迫抬高了!”“现在原材料、用工的成本都在涨,这部分测试费用将大大增加成本的压力。本来就已经很难做的生意将更加艰难。”……采访中,众企业大倒苦水,如是反馈,家家如此。

  与此同时,纺企们抱怨最多的还有,“产品测试一般要经由客户指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不仅花费昂贵,而且自己没有选择权,测试机构只能由客户指定”。业内者表示,他们没有权利选择测试机构,必须是客户指定欧洲的测试机构,或者由他们在中国上海、香港等地的分支机构进行测试,“既然测试被垄断了,在价格上企业就只能全盘接受。这部分成本客户不可能承担,只能由企业自己消化。”

  出口受限:中小企业或被市场清洗

  昂贵的检测成本是企业为留住欧洲市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是,能不能通过检测,则与企业的规模、资金和技术实力密切相关。从目前的情况看,一部份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被市场清洗。

  “今年1—4月,烟台口岸出口到欧盟的服装,货值共实现1790万美元,这要比去年减少6%”,衣玉凤告诉记者,大部分大型企业都对REACH新规有一定了解,并且在接受检测方面比较有经验和信心。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对REACH新规知道得不多,主动进行检测或者申报的很少。

  采访中,我市一些外贸专家一致表示,欧盟这次出台的新规,对低端的小型服装企业将造成很大冲击。一方面是被召回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靠价格优势竞争的小企业在原料采购上范围缩小,成本增加。在多重成本负面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中小纺服企业将面临很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