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成衣只卖布匹价 中小服装企业转型面临背水一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25日

资料图:新塘服装厂大部分机器处于休息状态。

资料图:1元服装再现上下九。

  珠三角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风向标”。日前,在广州一些主要的服装集散、销售市场,曾经在金融危机期间大行其道的超低价服装再次出现,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小服装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订单减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轮番上涨等因素叠加,正把众多服装代工企业逼向生存红线,“转型冲击波”中中小企业面临“背水一战”。

  1元服装店再现羊城

  1元一件的棉质短裤、吊带背心,3元一件的短袖体恤,5元一套的宽松“师奶衫”,长短款式可任选 在广州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一带,超低价服装大甩卖的宣传随处可见。

  “我们不是卖衣服,而是在卖布。”名韩服装店老板张福平说。

  广州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老广州人喜欢在荔湾区上下九一带的小店铺淘衣服,因为这里经常销售一些服装代工厂囤积下来的尾货,以及出口转内销略有瑕疵的货品,质量不错价格特别便宜。

  “这里卖的都是些大路货,价格比较便宜,一件差不多也就十多块、三十块的样子,但像今年这样,满街都有1元、3元、5元的衣服甩卖,还真比较少见。”吴女士说。

  对此,广东虎门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秦英福认为,今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涨,一些规模较小的服装企业为了缓解压力,尽早回笼资金,采取大甩卖策略。

  “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利润,加上目前处于换季的时候,夏装款式变化非常快,旧衣服如果卖不出去便会积压,于是只能亏本甩卖了。”秦英福说。

  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一带盘踞着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制衣企业,从这里出产的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也有部分产品流入到本地市场。

  腾飞制衣厂老板陈波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工厂正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工厂不敢接数额较大的外单,上半年只接了5000件服装的加工订单,而过去至少是2万件以上的量;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人工费用、水电等价格也在涨,不断挤压着利润空间。

  “做服装讲究薄利多销,但现在却不敢接大单,会先观望一段时间,并把挤压的存货清理干净,增加一些现金流。”陈波说。

  佳美服装厂的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由于市场竞争残酷,处于弱势地位的服装小厂,普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自己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尽管布匹、染料等原料价格涨幅达20%,但我只敢给客户涨10%,即使这样,客户还是抱怨并打算下半年把订单转到越南去。”刘辉说。

  据汇丰23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为51.1,低于4月份51.8的终值,为该指数2010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中国制造业扩张势头正进一步趋缓。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整体趋势,服装企业必须放弃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通过转型升级将成本上涨转变为产业提升的动力,提高生产效益和品牌价值。

  中小企业须“背水一战”

  服装业内人士认为,珠三角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的压力下,必须“背水一战”,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不然只能关门歇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为了应对生存压力,珠三角一些原来做出口或者批发的服装企业开始尝试转型,通过设计研发自主品牌,走品牌运作的模式,效益比过去单纯代工提升了10%。

  “做代工时代,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走自主品牌路线后,尽管过程比较艰难,但每一步都很踏实,毕竟掌控权在自己手上。”杰圣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胡祥云说。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未来中国的服装行业将呈现一个新的格局,即沿海发达地区集中总部、设计、开发、品牌、物流部门,而内地则集中加工部门。“这是一个区域优化的结果,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王茁说。

  腾飞制衣厂老板陈波告诉记者,他正打算把工厂的生产车间从广州转移到湖南,预计厂房租金可以节省30%,人工成本也会下降,广州以后只做设计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