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布痴梅木的小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19日

  有客人进来,梅木也不起身招呼,你若喜欢,可以慢慢挑,不买也没关系。

  小店一角摆着很多梅木淘回来的小玩意

    人物档案

  梅木(网名,真名应当事人要求隐去),57岁,祖籍山西。

  大学毕业后,做过几年中学教师,在武汉钢铁公司工作过20多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研究企业管理。退休前是宁波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

  退休前,她是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去年,她开起了这家布衣店,取名“女人衣库”。

  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板,更多的人称呼她“梅木”,这是她的网名,寓意“梅花谢了,只剩木桩”。

  梅木的布衣店,开在鄞州区格兰云天小区的一条小弄堂里,门前立着个日式的木头招牌。

  店面是她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挑下的,偏僻且不通汽车,“我讨厌汽车尾气”。

  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个无组织无纪律的老板。

  说好营业时间是早10点至晚8点,她通常是上午骑自行车或坐公交,满大街寻找有特色的小店淘东西;若是累了,就趁早打烊。

  去她那逛的客人不多,多是偶然间路过她的小店,一旦推门进去,对她家衣服感兴趣的,会立马抱走一堆。更有客人着急地询问她何时转手,预谋着盘下她的店。

  我们一起来看看梅木的魔力小店。

  小店是复式结构,分上下两层,摆放着许多主人家从日本带回来的小玩偶;两侧挂满了衣服,显眼处贴着“谢绝还价”的字条。

  中间摆着一张木桌,笨重、粗糙,表面没有上漆,抹的是杨梅汁,说是为了追求环保。这是梅木自己设计,请木匠师傅做的。

  木桌一侧摆着花草、茶具、看了半卷的养生书;另一侧放着她喜好的粗陶和泛黄的牛皮纸。屋角立着一台空调,平时基本不开,“这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通常,她会坐在那把粗重的木椅上,品茶、看书,或是踏着缝纫机做衣服。

  有客人进来,她也不起身招呼,你若喜欢,可以慢慢挑,不买也没关系。小店一角摆放着许多书籍,你可以拿上一两本,去二楼坐坐,不要钱。若是觉得有缘,会邀你一同品茶,聊文学。遇到聊得来的,会请你喝上一杯自泡的中药草茶,淡淡的苦涩里有股冰糖味。

  不过,你可千万别嫌小店光线昏暗。

  店内只有3盏灯,主人家始终不肯多装,自有她的理由:“客人试衣服时,在这么暗的灯光下如果都觉得好看,在亮处应该会显得更美吧。”

  梅木是因为喜欢布才开起这家店。

  她曾写过一篇博客《为布疯狂》——无论到哪只要看到布,就会亢奋。

  每到一处,先打听布料市场在哪。

  武汉宁波杭州绍兴上海,旁的景点,甚至宁波的天一阁、保国寺都说不准位置,可一说布料市场,就成活地图且特兴奋。

  武汉甭说,20年的老武汉。哪里专卖国产布料哪里主营进口哪家店刚刚搬迁什么时候重新开张哪里最便宜哪里最有特色,没有不知道的。宁波卖布的地方,自信比许多宁波土著更熟悉。

  每每一踏进那布的海洋就失去自控。

  那深蓝的紫红的灯芯卡其,那墨绿的咖啡的棉布麻布,那薄得不能再薄的棉纱,那软得不能再软的绒布,那细的粗的帆布,那一卷一堆一摞,山一样海一样,喜欢得眼睛发直放光。

  一楼二楼三楼,每个摊位每个角落,看一次不够,回过头来再看。

  那空气里弥漫着的全是布的纤维的粉尘的味道。

  不停地抖动,不停地打开,不停地卷起。

  撕扯布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

  梦一样的地方……

  退休后一段时间,梅木逛遍了武汉的布料市场,只要是喜欢的布,她都要淘回家,然后让裁缝店的师傅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式做。

  她不停地买布,不停地做成衣服。

  裁缝师傅每次做完衣服,都会留一款挂在墙上展示,客人看后,纷纷要求做成梅木设计的款式,“大家喜欢我设计的衣服,就想到了开家店,好东西要一块分享”。

  梅木身上穿的衣服,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她眼中的好衣服只有两个标准——简单且不一样。

  自家做的衣服往往隐藏在衣柜一角,供有缘人发掘,每件衣服的右胸会绣上梅木的名字拼写“meimu”。

  她没有学过服装设计,也没有请教过哪位名家,脑子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做的衣服向来没有尺寸,谁有缘,谁就能穿走它。

  儿子的衣服大多出自梅木之手,很多次走在大街上,姑娘们见了喜欢,打听来自何处。

  儿子会自豪地说:“我老妈做的。”

  还有一次,梅木和姐姐去医院看牙齿,一个女孩子看了她穿的棉裤,一路坐公交车跟着梅木去店里,买了一条回去。

  更夸张的是,梅木平常穿的衣服挂在里屋,有人见了也要买去,是否穿过对方毫不在意。

  卖不出去的衣服,梅木多会动下脑筋,将衣服改下样式,很快便能出手。

  遇到一些边角料,她也舍不得扔掉,做成围裙或是零钱袋。

  “我是一个很节约的人。”梅木说,袜子破了个洞,她会缝上几针接着穿。

  我采访她时,她仍旧穿着十多年前出国时老朋友送的衣服,“一半是不舍,一半是情谊”。

  节俭源自以前的贫穷。

  梅木的老家是刘胡兰的故乡,那是一个很穷很穷的村子,梅家七兄妹,梅木排行老二。

  在她写的《企业家文化论》里,老友给她作序:大学三年,她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不吃饭,睡在床上看书,为的是节约能量、节省饭票,然后兑成现金接济家里人。由于只有一双鞋,每逢下雨,她总是打赤脚去食堂、上教室,裤子也只有一条,穿和脱都得小心翼翼,而且不能蹲,一蹲就会四处开口……即便如此,她的学习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

  “从小我便打定主意,长大后一定要离开那个地方,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梅木说。

    -快问快答

  客人进店时,为什么不愿去招呼人家?

  梅木:跟顾客初次见面,不了解一个人,你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要是我推荐的款式人家不喜欢,我会感觉很受打击;要是人家接受我推荐的款式,回家穿了不好看,我就误导人家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才会推荐,因为我了解他们的喜好。

  为什么那么喜欢布?

  梅木:爱好吧。我喜欢布的自然、纯朴,也喜欢粗陶、原木,自然的是最美的。

  你开店图什么?

  梅木:店里服装利润并不高,收入只要能维持房租和个人基本开销就足够了。我就是找个地儿,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和他人一起分享。

  来店里买衣服的都是哪些人?

  梅木:基本是30岁以上有固定收入的人,部分是大学生。我的店名叫女人衣库,有意思的是,经常有男生来逛,后来我就增加了一些男式衣服,现在已经占据了一排衣架。

  你梦想中的小店是什么样子的?

  梅木:像个驿站或是车马店,过路的人可住、朋友可坐、自家人生活休闲为一体的那种。

  会一直把店开下去吗?

  梅木:说不准。已经有两个买衣服的女孩问我,哪天我要是不做了,她就来盘下这家店。现在我还放不下。或许过个两三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