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中国巴斯夫”让世界见证奇迹——访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17日

  当世界锦纶产业几乎转移到中国时,我们不应只以巴斯夫这些国际巨头为目标,还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再超越。让全世界任何接触力恒的人都认可力恒,是我们长期追求的方向。  ——陈建龙

  近期在福建长乐频繁召开的各大行业会议,既让业内重新审视长乐这一迅速发展的化纤、经编产业集群地,又让一些淹没在“深深巷子”中的实力企业跃然而出,闯进人们的视野。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绝对算得上其中的典型。

  □ 本报记者 李娟

  力恒锦纶,这家似乎没有响当当名气的企业,在锦纶民用丝这一细分领域却做得风生水起,让业界一次次“见证奇迹”:2005年成立,2008年就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长乐市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国内锦纶业中唯一一家完成从“锦纶6聚合切片—锦纶6纺丝—锦纶6弹力丝—经编花边织造—染整”5道产业链整合的企业;今年初被评为“国家差别化锦纶6开发基地”;近日通过鉴定的200吨/天锦纶6聚合项目,属于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装置,将改变国内高速纺用高性能锦纶6切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可以说,当中国锦纶行业因为原料瓶颈等问题长期缓慢发展时,正是力恒锦纶这样的企业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进步,推动着中国锦纶产业不断前行。业内对力恒锦纶评价很高,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的总裁到力恒参观后,也用“中国的巴斯夫”来表达对力恒的高度赞誉。

  近日,记者就锦纶行业及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专访了2010年全国纺织工业劳模、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龙。

  充分理解下游需求

  记者:近日通过鉴定的200吨/天锦纶6聚合项目,可谓中国锦纶业又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您认为,年轻的力恒能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原因何在?

  陈建龙:这首先得益于我们拥有下游织造经验的优势,因此能够更为透彻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方向,并据此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比如纺丝某些环节遇到瓶颈,我们会邀请权威的织造、染整专家进行探讨,从中开阔思路、获得启发。加上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我们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经常在想,10年、20年要做什么?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行业内有哪些竞争对手,而是世界上有哪些先进技术,行业未来需要但目前还处于空白的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再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比如做全消光锦纶长丝,开始时我们生产20D/12F产品都很困难,现在20D/34F产品已经通过鉴定,目前又在研发20D/48F产品。高速经编机转数由原来的800转提高到4000多转,由原来的28针增加到44针,织造设备的精细化对上游原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就是要不断适应这些需求。只要永远比别人先走一两步,就能保持领先。

  与工程公司深入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则使我们在技术进步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们与北京三联虹普的合作持续了多年,目前已经进展到第11期。双方负责人喝茶时的“头脑风暴”,可能就为今后的某次突破开启了大门。

   中国锦纶毫不逊色

  记者:作为大陆锦纶业的佼佼者,您如何评价中国锦纶产业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尤其是与中国台湾这一强劲的对手相比?

  陈建龙:仅从锦纶民用丝这一细分行业讲,我认为中国大陆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以“单线日产200吨锦纶6高速纺用高性能切片装置及工艺技术”项目为例,用相关技术生产的半消光切片,品质能够与台湾力鹏媲美,并接近德国巴斯夫;每吨切片耗用己内酰胺1001千克的水平,在世界上也属先进。我们用事实改变了巴斯夫对中国锦纶业的偏见。

  现在,世界锦纶产业大部分已经转移至中国。锦纶民用丝100多万吨的全球产能,多数集中在中国大陆,其他少量分布在中国台湾、韩国等,这为大陆锦纶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动力。

  可以说,从进入锦纶行业开始,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我的人生已经融入锦纶行业,我们对锦纶的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听说“让全世界任何接触力恒的人都认可力恒”,是你们长期追求的方向?

  陈建龙:对,我们在为此不懈努力着。

  在经营管理上,我们通过上市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正在让传统家族企业从封闭的家庭体制迈向开放的国际化管理模式。我们建设的5吨纺丝研发中心已经投入运行;5吨聚合研发中心即将建设,全球锦纶企业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后期我们还会建设织造、染整研发中心。

  我们今天的成绩都来源于社会的给予,因此做任何事社会效益都应放在第一位。我们采用最先进环保的技术和装备,尽最大努力不影响周边环境;我们把社会慈善当做事业来做,到2010年底,力恒已累计向社会捐助慈善款约3000多万元,并成立了长乐慈善总会第一个分会——力恒分会。

  2008年,我们提出要做“百年企业”;2009年公司实行ERP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今年我们提出,3年内让“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记者: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为什么要加上具体年限“3年内”?

  陈建龙:“让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不是一句宣传语,更不是企业对员工单方面的要求。我们要以达到实实在在的量化指标为基础,要让员工由衷地产生这样的情感。员工宿舍、员工活动室的建设有具体方案;我们努力在3年内实现基层员工年薪5万元;我们正在进行校企合作,全程培养大学生,并督促员工进行再学习,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做世界级的化工企业

  记者:力恒未来的目标是做世界级的化工企业,这是否意味着力恒会将目光逐渐转向产业链上游?

  陈建龙: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始终坚持延伸产业链,经过了前期的积累,“十二五”将是力恒激情奋斗的5年。这5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纺丝规模;今年年底二期聚合项目投产后,将启动三期项目,3年内达到36万吨聚合、36万吨纺丝的规模;氨纶3条生产线目前已经在建设。

  我们深刻认识到,己内酰胺短缺的问题不解决,中国锦纶业发展的喉咙就被卡死了。而合理差异化的、平衡的产业链利润分配,才能促使产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计划在2012年启动己内酰胺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采用自有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的CPL化工生产企业。5年内,我们将完成以己内酰胺及高分子聚合为龙头,以纤维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布局。当然,10年之内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进入对二甲苯、乙烯甚至炼油等领域也不无可能。

  我常跟员工们说,力恒从开始上幼儿园,到现在是一年级,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当世界锦纶产业几乎转移到中国时,我们不应只以巴斯夫这些国际巨头为目标,还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