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中小企业网络推广优化怎样走出现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3日
不要生疏的名词,不要什么词根溯源,B2C就是商家对普通消费者的网上商城!就这么简单,这个商家可以是传统的工厂,可以是传统的卖场,甚至可以是就在你家旁边的那家便利店!c就是普通消费者。笔者在此提出的中国式B2C到底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来看一个现象,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电子商务B2C行业是火爆来形容,先是苏宁 国美宣布上线自己的网上商城,后是百度京东获得国际风投,之后就是淘宝小卖家纷纷“出淘”不少大卖家要建立自己的B2C商城。因此,可以说是龙头企业风投连连,中小企业一哄而上,B2C是最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B2C电子商务行业最具有盈利能力的商业模式,这样的概念恰恰就是这些中小企业B2C项目上线的最好借口。这也就是我说的中国式B2C了。

  B2C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吗?不,这纯属数字游戏,以服装行业为例,一般实体企业在产品生产出来后,以30%的毛利标准设置出厂价,终端以3倍左右的加价率出售,而B2C们号称砍掉了中间流通环节,直接把60%~70%左右的管道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从而实现巨大的价格优势。从字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如果把B2C的成本结构也分解一下,并和实体成本结构匹配起来,你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

  以自有品牌的B2C企业,平均的ROI值1:2.5计,广告成本占了40%,再加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货款代收结算成本,这又至少占了10%以上,两者相加50%,甚至更多。这两块成本,事实上承担的是实体零售中管道的功能。实体零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专柜,所以运营成本、物流成本、货款代收结算成本是没有的;实体零售,商场自身的庞大客流,已经解决了品牌的客流问题,所以商场的扣点,其目的类似于B2C的广告,但B2C和实体相比,又多出来软硬件和呼叫中心两块成本。

  所以说,如果产品的质量一样,实体60%~70%的管道成本,和B2C60%的销售成本(广告、运营、物流、软硬件、呼叫中心、代收货款等成本)不相上下。当然,如果产品质量差一点,把生产成本控制下来,再把价格定得低一点,用VC的钱,来贴补企业亏损,B2C和实体之间,应该可以挤出10%~20%的价差,但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价差是不具备长期维持能力的。

  因此,如果说B2C有自己天然的价格优势,并是一种最有前途的盈利模式而言,只能拿去骗骗不懂行的“疯投”们,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或者说是中小B2C商城而言,B2C并不好做,况且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总们根本不懂电子商务,往往看到别人做电子商务赚了钱眼红就赶紧招人来充门面www.bdmds.com当他发现B2C在网站制作,人员薪酬,商品采购,宣传推广,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花钱更快的时候,他就后悔了,所以很多企业的B2C项目匆匆上马,又匆匆死掉,回头还骂B2C忽悠了他的腰包!这也就是众多中小企业开展B2C时的最大困境。

    中国式B2C困局何解?

  实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他才不管你是B2C电子商务还是传统的卖场,他只管哪里的价格更便宜,哪个的东西更有保障,哪里的赠品更多,哪里的东西取货方便!因此,在B2C的概念上忽悠乱转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以淘宝的淘宝商城以及淘江湖而言,你很难说它是哪个电子商务类型!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案例。

  深圳本土一家名为秀车网的汽车用品B2C商城,近日在平安银行上海总部进行了员工特卖会。如果放到一班专家眼里,按理说这应该是B2E类型的电子商务。可是人家内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他们并不管什么电子商务类型,作为商城,就得出货卖东西,卖到银行内部员工,对象更精准,银行内部员工消费力更强,所以利润可观!B2C就是商城对消费者,在银行的特卖会仍然是对准了目标消费者!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仍然是在做B2C电子商务。并且在此次平安银行的特卖会之后,平安银行的内部员工口碑相传,至今仍然有回头客,花的钱少,但收益更高,并且受到了市场前移的效果。

  而最近,这家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该公司和中华网达成合作,双方联合开办汽车用品频道,频道已经上线,采用内容共建,双方资源共享,利润分成。合作细节秀车网虽然并未向记者透露,但是这次合作上,秀车网已经向媒体化靠近一步,而不仅仅是一个汽车用品商城了!并且,这种合作模式就笔者所知,在国内电子商务商城中还没有先行者,秀车网不小心还创造了一个行业第一!在这个案例上,你说他是在做什么类型的电子商务呢?

  笔者提到这个案例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山寨”一下秀车网的运营方法,而是给中小企业主提个醒!在你们上线B2C项目,或者说是电子商务项目时,请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是口号还是决心?

  企业是否了解电子商务,知道电商的业态和背后的原因?

  企业是否找到了电子商务人才并给予充足的信任和支持,并接受这些人才带进来的新风?

  企业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内部的协调动员和长期的足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