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评委们的看法,说2011年“金丽杉”杯羊绒时装设计大赛于收官之末为这年的中国羊绒服饰画上点睛的一笔一点也不夸张。更为可喜的是,本次大赛象征着中国服饰大赛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高水平。
大赛成了“学校第二课堂”。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系的王文娟认为,中国纺织服装的设计师梭织类的市场已趋于保和,但针织类的太少。她认为,“培养一名针织设计人才要从技术、工艺和兴趣等多方面入手。不但要在课程设置上增设针织的内容,还应尽快地将针织课程与梭织课程并列来提升。”由于目前国内各院校大多不具备与针织品牌企业相当的机械设备,如斯托尔等,所以学校在向学生灌输针织理论、增强操作演练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要善于把课堂搬到企业,搬上市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吴洪老师则说:“我们学校开设有针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将国内各针织大赛内容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到鄂尔多斯去考察,了解羊绒生产,全方位探寻针织教学与羊绒时尚的对接方式。”综观国内各大时装设计大赛,参加的选手主要是来自纺织企业的设计师和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艺术类的优秀学生,尤以学生居多,“服装设计大赛已经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校企研合作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大赛成了中国针织产业的动力源、思想库。设计大赛也是揭示潮流、演绎时尚的窗口,是发现精英,培养人才的舞台。中国针织产业最缺乏的不是原料,而是人才,是思想、创意和灵感。羊绒服饰是一项美学艺术,现在更重视文化和创意的元素,设计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文化和创意。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系的赵伟国认为:“本次大赛初审会选出的28个系列的优秀作品,总体反映出选手们思想活跃,体现出创造力的多样化。他们在追求效果的同时,也重视起江南纺织的传统工艺。”清华大学的鲁鸣及其同事认为,参赛选手的审美判断有了基本的观点、立场和原则,最可贵的是对针织服饰的时尚文化有了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他们还认为,设计大赛的实物作品用料直观清晰,更方便评委评审,“建议今后针织类设计大赛以实物作品为主。”“拥有优秀人才就拥有灵感、创意和时尚,必将拥有针织时装的未来。”香港设计师张北永认为,“此次大赛集国内外针织服饰文化精华于一体,将为世界针织业送来一股清新的空气……”(编辑:雍容)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