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中国职业装发展趋向 院校与企业合作研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30日

    一、新时期,职业装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服装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服装业的现状:中国服装是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二十年平均增递速度达14.5%,比GDP的增长9.5%高5个百分点:出口创汇从1978年7.08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358亿美元,占全国创汇总额六分之一,共增长50倍。我国服装出口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位,约占同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的17%。

  就职业装而言,也随着中国产业经济不断地发展,就业人员的着装已由原来较为单一的劳动保护,已发展到今天针对不同行业的上千个品种。我国服装业面临入世的挑战和机遇:

  面临的挑战:

  1、竞争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装市场中高档服装需求日趋增大,我国职业装业还不满足这一层次的服装需求,国外高档品牌、高档面辅料、生产技术和装备将继续不断进入中国,中国市场将同时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

  2、加速职业装企业的优胜劣汰。随着竞争加剧,国内职业装企业的优胜劣汰的频率将加快。一些机制不活,没有创新的产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依靠政府支持的企业危机将加重,一些以加工型为主的弱小企业将难以适应入世的冲击。

  面临的机遇

  1、进一步扩大职业装的出口。1987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入世后,受被动配额限制,影响出口的企业的能量得以释放。

  2、有利于提高职业装企业的竞争力。

  职业装行业面临如此的挑战和机遇,急需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及服装专业多元化人才。

  我国的职业装市场已进入整体微利时代,但从局部来看,仍有一些职业装企业获得了相对丰厚的利润。因此,这就引申出一个颇使人感兴趣的问题,职业装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或许有所不同,关键是创新,要有创新的产品。

  服装设计师的根本所在也是创新,把职业装的实用价值与时尚、文化、艺术和高科技融合在一起是必然趋势,如果职业装跟不上时尚化需求,就不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如果职业装没有文化品位,就得不到白领阶层的青睐;如果职业装没有精湛的工艺,它就不可能成为精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职业产品的发展与否无不与文化底蕴的深度相关,职业装产品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社会的变化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是职业装业创新的动力。职业装产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文化?时装设计作为一种时尚文化,是引起人们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发展需要时尚文化的推进,需要全民时尚理念的提升,需要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创新,但更需要用新奇的构思和不断创新的设计文化来引领市场。这就对我们的职业装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装教育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服装产业是天津市纺织工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依托港口,服装业开始大量接受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订单,进行贴牌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种以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为竞争焦点的企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建立起规模庞大、品类齐全的发展加工体系,成为天津市服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背后离不开天津专业院校乃至全国高等服装教育长期为天津的服装企业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服装人才,得益于一大批受过高等服装教育懂专业、善管理的技术人员。但是,天津市服装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服装业主要从事订单、出口加工,总体上处于加工型集聚状态。

  1、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创新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设计师队伍,在服装加工行业中,来样、来料(有的还包括辅料甚至纽扣和缝纫线)加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仿制是个别企业的生存法宝,技术水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技术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缺乏。

  2、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缓慢,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上不去。

  3、行业集中度低,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精,企业集团内部相互间关联度低,企业间、区域间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缺少产业竞争力的内在活力,团队实力不强。产业链中,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较少。小而全、大而全,互补配套的格局还未形成。

  4、没有面料、辅料等专业配套市场和信息系统,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系列还不丰富。产品主要集中于棉纺织、针织内衣和西装等几类产品,特别是时装、休闲装产量少、水平低。产品趋同,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

  5、机制不活,理念不新,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服装行业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全行业普遍粗放经营,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掌握时机的能力不强。占有较大比重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及经营机制等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机制不活,决策缓慢,资金不足,债务和人员包袱沉重,使一些国有企业靠政府优惠政策扶持生存。民营企业中,尚处在家族主导型治理机构的企业占有一定比重。粗放经营的比重大,专业社会化程度低,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无法掩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全行业缺乏一支高层次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优秀人才队伍。品牌运作水平低,在品牌与市场网络竞争中差距明显,具有自己品牌的产品少,特别是出口产品更显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地方高等服装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地方建设服务。

  1、提高服装的设计创新水平。依托天津综合类专业院校交叉学科的优势和高科技纺织品研发的能力,开发生态、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高级时装、品牌西装及衬衫等。弘扬天津服装文化,融合世界服装文化精髓,创国际知名品牌。

  2、提高职业装的质量和档次。采用服装面料自动检测评价系统、自动裁剪机、电脑平缝机、服装虚拟图形系统、电脑控制的多种形式的吊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机、产品自动立体仓储系统、产品配送中心等先进服装加工设备和技术,使服装生产水平有质的提高。

  3、开发服装集成自动化系统、服装结构数字化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提高职业装行业的企划、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水平。

  三、职业装产业的发展是服装教育和服装企业合作的成果

  服装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多方面都滞后于产业。从硬件上来说,高校力求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但高校却缺乏更多的资金支持,缺乏企业的支持。企业用的设备远胜于院校。如果高等院校接触不到最先进的设备、国际的商贸活动,如何能让其教出一流水平的学生呢?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就信息而言,现今专业院校教师通过学术交流和互联网能直接接触到最新最时尚的第一手资讯,而社会提供给教师们参与实际研发课题的机会太少太少,所以这样的差距也存在教育观念上。高等教育相对产业而言,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而现在跟在产业后面亦步亦趋都有困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服装教育和服装企业合作改变服装专业教学滞后于产业的状态。服装设计师的作用我想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出适合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二是要引导消费。我们是搞服装教育的,有人说我们是服装设计师的摇篮,不错,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整体素质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但是,服装设计师不能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设计师是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企业营造出来的,所以我们的企业要给“准设计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市场化运作下,不断造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