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钱塘衣城:抢占中原服装产业群的制高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17日   来源:经济视点报

  走在车水马龙的郑州市火车站,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于此。

  “短短几百米的钱塘路上,聚集了6家批发市场,这里曾是郑州最早的服装批发中心所在地,但因为‘进不来,出不去’,近3年来,这条路上的批发生意一直在萎缩。”钱塘衣城董事长王珉近日这样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

  显然,交通已经成了郑州火车站商圈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过于集中的客流与过于集中的物流,都在拼命争抢有限而珍贵的交通资源。

  “郑州火车站商圈有先天的优势,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优势’已呈现出两面性。”一业内人士分析说。

  其实,早在2002年,王珉就开始对钱塘衣城进行了改造,首开郑州火车站服装批发市场从地摊向规模化批发市场升级的先河。但近十年过去,钱塘衣城所展现出来的劣势不仅限于建筑陈旧、规划无序,而“交通短板”更为凸显。

  “交通短板”凸显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郑州火车站繁华现状完全可以用这一俗语进行最真实的诠释。据统计,目前郑州火车站至少有19家大型批发市场在此结伴淘金,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商人、游客让火车站地区昼夜人声鼎沸、时时商机潮涌。

  有关部门曾保守统计,火车站商圈年服装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但它引爆的财富能量究竟有多大威力,谁也无法真正描绘清楚。

  如果满足于现状,该地域的繁华胜景的确令人陶醉;但如果居安思危,用前瞻的眼光审视,这个区域亟须升级改造。

  “在郑州火车站地区,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身上的两条腿。”钱塘衣城一商户王一鸣说。

  “钱塘衣城部分地段,建筑陈旧、规划无序,临街物业经营业态低档、不临街的物业又大量空置,经济效益低下,如果不及时改造升级,客户流失是必然的。”王一鸣分析。

  记者在钱塘衣城内走访时发现,市场依然存在的“大棚式”批发模式,与这一区域“寸土寸金”的商业潜力形成巨大反差。“其实,商户关注的是否能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如果交通不畅,肯定会影响商户的直接利益。”王一鸣告诉记者。

  改造必然带来商机,诸多商家已“闻香而至”。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钱塘衣城的改造核心应是构筑空中、地面、地下相互连通的立体交通网络,而非再增加多少商业体量、再盖多少标志性建筑。”

  然而,在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的改造过程中,很多开发商都认识不到实现梦想的过程注定会很艰难而复杂,总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活动。所以,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和改造,安排更多的竞争,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将一些老项目纳入二次竞争,才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以新项目带动老项目改造,看似大体量的升级改造,实际是被有效分解了。”上述人士表示。

  发展本土品牌

  钱塘衣城自2001年开业以来,就决定要走服装业的中低端和行业的入口这一路子。

  “作为入口,这里有最便宜的房租、管理费和最人性化的服务。”王珉说,12元/平方米的房租不会让那些创业之初的新人望而却步,每间商铺相对独立的存货和展示平台的设计也会令商户们充分享受自主经营的快乐。

  钱塘衣城独特的设计,其实在开业之初,王珉就已考虑好了。7个大门入口使市场每个角落都不会受到冷落,“这一切,正是很多本土品牌选择钱塘衣城的理由。”钱塘衣城办公室主任苏拳诚表示。

  “郑州现在好多成功的服装企业家多数都是从流通领域做起,深入市场第一线,先成功占据市场做批发,而后再由流通环节转到生产环节,最后走出了一条‘钱塘式’财富轨迹。”郑州服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专栏)伟曾公开表示。

  “每年都会有很多成熟起来的品牌从这里走出去,每年也会有很多新的品牌走进钱塘衣城,他们需要在这里慢慢成长。”苏拳诚说,这也正是钱塘衣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因素。

  近10年来,钱塘衣城造就了众多知名品牌,如梦舒雅、娅丽达、纽伦等都是从钱塘衣城起家并闻名于全国的。

  从2001年到现在,虽然市场周边不断有新的服装批发市场出现,但钱塘衣城硬是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在郑州火车站占据一席之地。“这得益于我们当初对这个市场的准确定位。”王珉不无自豪地说。

  “没有郑州火车站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就没有郑州服装制造行业的今天!”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孙立曾公开表示。

  2003年,王珉提出创意并牵头带领众多企业,拟建设郑州服装工业园。后来,此想法受到郑州市政府的重视,并专门做出建设纺织产业园的规划。随后,王珉携同其他14家本土品牌商共同入驻了郑州纺织产业园。

   信息战成主流

  这两年,郑州火车站新开业的服装市场,基本都被“填满”了,但因为市场本身的同质化,商户们的流动从未停止过,市场之间“挖商户”的战争也从未停歇过。

  “在未来,服装行业的信息战将成为主流,单纯的靠商铺竞争,或靠‘吆喝赚钱’已经过时了。”王珉表示,中原服装产业群并没有占据信息的制高点,在服装面料、设计方面还缺乏优势。

  对此,王珉正在积极筹划一个新的方案——建立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即通过完整、全面、连续、真实地收集世界服装业在原料、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前沿信息,以此指导中原服装业本土品牌的研发。

  “这个中心建成后,相信会吸引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时也会给河南服装产业带来一次质的提升。”王珉胸有成竹地说,纵观江浙沿海服装市场,为什么能够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其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有用的时尚潮流信息,能做出消费者需要的服装来。

  在未来,作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节,信息处理的关键是人才。就目前来说,中原地区大部分服装专业人才流失到外地,主要是他们在河南没有合适的平台。“要建立信息处理中心,单个生产厂家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但钱塘衣城有这个能力。”苏拳诚表示。

  不只是服装,对郑州各类批发市场来说,都要走信息化的道路,因为没有信息化支撑的批发市场,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如果把信息流建立起来,以郑州火车站为半径,300公里内将是服装批发商圈的‘死亡地带’,谁再搞服装批发,无异于自杀!”王珉做出这样的判断,或许有些自负,有些夸张,但话里透出的却是对火车站商圈的自信或者说是期望。

  有业内人士据此分析认为,在可以预见的若干年内,郑州这个服装集散中心要延续下去,各个市场要想生存或者活得更好,除找准定位外,还要加强合作,做好信息建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