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汉派服企的“创二代”和“去武汉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5/2011 09:49:00   来源:锦绣

  汉派服装商会蜗居在汉口发展大厦里面,门脸不易辨识,十几平米的办公空间内,几个行政人员静静地整理文件。这家商会拥有二百多家企业会员,今年,商会秘书长李群宝有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把商会名称前面的“汉派”二字去掉。

  李群宝这么做的理由是——“汉派服装已成为低端的代名词,国内的消费者并不买账。”2009年底,汉派服装大约十个品牌就曾被本地的武汉广场“清退”,在高端商场内也身影寥寥。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汉派服装如今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汉派服装一度与京、粤、沪三大流派齐名,因“线条大气、色彩艳丽”而风行全国。从汉正街摸爬滚打出来的武汉服装业“创一代”都以汉派为骄傲。1995年,太和、佐尔美、红人等汉派服装企业组团参加了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此之前,还没有地方品牌组团参展的先例。而到了2010年,武汉只有猫人一家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如今汉派“创一代”大多退居幕后,“创二代”开始集体接班。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老板普遍认为,要实现转型就必须先撕下“汉派”这个灰暗过时的标签。

  “很多人说‘创二代’在走‘去武汉化’的道路。‘去武汉化’也没错,是比较实际可行的一种策略,是个阶段性的事情。但不管怎么做,不管搬到哪里,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汉派基因”。芭瑞维莎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峰直言不讳地说道。

  他说这番话的背景是,一些有潜力的武汉服装企业正在加速迁往深圳等服装产业更为发达的地区,“那里才是女装的中心,不管从资讯还是市场地位来说,都是如此。”博美佳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潇说。不过他们的“生产还是会保留在武汉,只是把营运和设计迁移过去”。

  现在,他们的新址已经在深圳选好了。“公司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换环境、换身份。”因为,“很多代理商和商场都不认识武汉的品牌,在深圳公司的招商难度就会比武汉低很多”。

  持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合荣服饰总经理陈飞,“将来我们也会把公司搬到更时尚的地方去。”他说。不过,他亦表示,如果要搬可能也要三四年后。“现在还是参加展会,调整渠道发展自己。”

  和上代人相比,汉派服企的“创二代”更愿意学习,更敢于憧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野心也更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做批发,正在探索符合自身的转型之路。

  以博美佳商贸有限公司为例,现在在北京的新世界百货等已经有自己的专卖店。合荣服饰总经理陈飞的想法则是先把现有品牌做起来,占领终端渠道。“我们明年参加北京服博会,改善渠道。汉派服装中批发走出来的企业参展的不多,但我们还是愿意投入的,这样会大大提高客户认知度。”他说。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做全国知名的品牌化企业。要达到这个目标,目前在什么阶段要搞清楚。芭瑞维莎现在处于上游品牌和下游刚起步的公司之间的夹层,已经避开生存问题,但如果没有迅速发展,就会很快被后来者追上。”芭瑞维莎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峰对于企业的理想和现实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但无论如何,对于企业的汉派基因,这些“创二代”们还是有着相同的认识——芭瑞维莎的江峰说,这一点不会改变;合荣服饰的陈飞也说虽然也与意大利等设计机构合作,但没有刻意强调自己不是武汉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