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缓解上游资源匮乏 满足下游广泛需求——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谈新产品开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2日
近日,中国化纤协会端小平会长在紧张工作之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即便如此,他仍然将前几期产品开发的报纸又仔细看了一遍。氛围轻松、内容宽泛的“聊天”式的访谈就此展开。

  化纤总量放在“十二五”规划和5~10年这样一个较长周期看没有问题,但用2~3年的时间透支5年的增长空间是不可取的。

  记者:棉花价格近期出现了又一轮新高,化纤价格随之大规模跟涨。一方面,业内认为在迅速到来的“高棉价时代”,化纤能够从中享受到更多机遇;另一方面,基于新产能不断增加,一些人士又对仍然保持较高增速的化纤总量表示担心。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端小平:谈到总量,放在“十二五”规划和5~10年这样一个较长周期看没有问题。因为中国正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演变,内需的快速增长将为我们这个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从整体上讲,总量发展仍然处于正常轨道。但从短期看,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短时间内产能的集中释放、同质化的增长、高利润背景下的投资冲动等等。当然,从市场规律上分析,由于技术进步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某一个阶段内出现同质化现象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当前,化纤行业的下游已不仅仅局限在纺织服装产业,还与交通、运输、医疗、能源、航空航天、农业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这些行业对纤维新材料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根据对“十一五”的分析总结以及未来纺织业发展和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还有1300万吨左右的增长空间。当然,用2~3年的时间透支5年的增长空间是不可取的。

  总体上看,化纤行业是成长中的周期性行业,其总量上出现的短期失衡,与行业长期看好并不矛盾。“高棉价时代”的确为化纤行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但这种机遇同时蕴含着挑战,关键是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化纤产品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产品开发的重要性由此体现了出来。

  差别化的产品应对行业技术进步有所体现。业内人士要追求差别化的理念,但不必过于追求差别化率,重点应把握产品开发的新技术、新趋势。

  记者:说到产品开发,“差别化”可以说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词。但也有一些人士表示担忧,认为差别化广泛使用,难以作为衡量企业或行业产品开发成果的重要指标。您对此持什么态度?

  端小平:从理论上讲,差别化的产品要对行业技术进步有所体现,许多企业的差别化产品确实做到了这点,比如浙江古纤道的熔体液相增粘直纺工业丝技术,徐州斯尔克的一步法异收缩PET混纤复合丝等。但事实上,差别化与常规产品之间也在进行着交替。昨天的常规产品,今天由于生产的企业少了,物以稀为贵,可能又被列入差别化范畴。差别化究竟是体现在技术水平上,产品价格上,还是体现在结构形态上?目前仍有争议。因此,业内人士要追求差别化的理念,但不必过于追求差别化率,重点应把握产品开发的新技术、新趋势。

  记者:那么,从宏观角度讲,化纤行业“十二五”产品开发的方向如何?企业实践中又是怎样体现的?

  端小平:未来,化纤产品开发的大方向,一是从缓解纺织原料供应紧张的角度出发,开发具有棉花特性的超纺真化纤产品,弥补棉花等天然纤维的供应短缺,或开发应用生物质为原料的纤维产品,减少使用日益枯竭的原油资源,以及利用竹、麻、甲壳素、海藻等自然界存在的更宽泛的资源生产化纤;二是满足新时期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更广阔领域对化纤的需求,比如开发PBT、PTT、PEN等新型聚酯的应用,开发阻燃、抗静电、抗紫外、抗菌等功能性纤维,进一步加速发展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需要强调的是,开发新产品,首先要把握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和革新的新技术。如江苏盛虹的侧吹改环吹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大范围推广,十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徐州斯尔克的一步法异收缩PET混纤复合丝,首次实现一步法混纤(POY/FDY)24头/位纺丝、卷绕,在缩短工艺流程、节能减排方面有重要意义;浙江古纤道开发的液相增粘熔体直纺工艺,省去了现行工艺路线中的冷凝切粒及切片固相增粘、纺丝前的熔融消耗,形成产业化后每吨预计可节约标煤144公斤。

  企业普遍感到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度大,从客观上反映出国内产品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更关注品质、效益的提升。

  记者:不少企业反映,产品研发不容易,但推广应用的难度更大,仅靠一两家企业,不足以形成良性的推广系统。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端小平:企业普遍感到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度大,从客观上反映出国内产品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企业不再只着眼量的增长,转而更关注品质、效益的提升,这与国家政策、行业导向相吻合。在产品研发百花齐放的同时,企业切实感受到不健全的推广应用体系带来的障碍。

  为此,我们希望发挥各方面力量,在行业内打造一批规模化品牌企业;通过制定标准、第三方检测、吊牌等形式统一形象推广;与国内相关产品研发机构合作,召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新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不定期进行宣传和产业链对接……这些工作目前都在紧张的策划和进行中。

  另外,业内经常谈到“自上而下”创造市场的创新与“自下而上”满足需求的创新。从企业实践看,这两种开发推广模式对单个企业而言都有难度,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在其中一种模式上走得比较顺利。于是,我们考虑将两种方式结合,借助国内面料研发机构的力量,先由纤维生产企业将新产品以面料的形式直接向服装、家纺等用户终端推广,再由感兴趣的终端企业自己寻找中意的面料企业进行研发生产,以此分担纤维企业过重的推广负担,增加推广的成功率。

  记者:相信企业很乐于听到这样的消息。不过,还有一个企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那就是标准。

  端小平:的确,要规范市场、有效推广、扩大应用,标准问题非常紧迫。

  当前,中国化纤产能已接近世界化纤产能的70%。在其他国家逐渐失去研发动力的同时,国内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失去了“参照物”。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削减化纤规模,只保留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垄断性产品,对量大面广的品种不再投入精力研发。这种情况下,企业研发是“摸着石头过河”,标准制定同样没有样本。加上国标、行标的申报、审批需要流程,新产品标准滞后、缺失自然难以避免。在组织企业积极制定、申报行业、国家标准的同时,我们初步设想建立一个行业协会标准,在标准缺失的真空期内发挥作用,具体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征询相关方面意见。

  我们仍然要呼吁,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强制执行建筑阻燃、增强材料,汽车篷盖布等标准,这是攸关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功能性和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