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成都女鞋从手工作坊向国际市场迈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2/2011 10:25: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十余年,从小作坊到年产值300亿,从“为他人作嫁衣”到“中国女鞋之都”

  浮沉

    “十年风云激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成都一大批有志青年开始涉足鞋业,从仅十几名工人的手工作坊,到产值过亿的鞋业公司;从贴牌加工到开创自主品牌;从外销占主力到外销内销双管齐下;从松散式工厂到“中国女鞋之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都鞋业早已是中国鞋业乃至世界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5年,武侯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的称号,成都已与温州、广州、泉州并称为鞋业的“三州一都”。

  据统计,全球每一百双女鞋中,就有一双产自成都。“十二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东鞋西移”的关键时期,成都的鞋业又将获得怎样的突破?

  萌芽

    从手工作坊到为总统夫人制鞋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结束后,“第一夫人”米歇尔脚上的一双黑色尖头高跟鞋引起美国人的热购潮,短时间内热销50万双。很长时间里,人们不知道,米歇尔脚上的这双鞋,来自中国成都一家叫“依百兰”的鞋厂。

  “这款鞋看似简单,因为鞋跟细、底盘小,生产起来很难,工人们经过3个月打磨,才获得美国客户认可。”依百兰鞋业董事长吴德国回忆。

  从一家小小的皮鞋作坊,到生产出总统夫人穿的鞋子,依百兰经历了十余年的蜕变。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德国还在成都东城区交通局办的锦江皮鞋厂任厂长。当了3年厂长后,吴德国选择了“停薪留职”,自己到荷花池摆摊卖衣服。做了几年服装和皮鞋生意后,闲不住的吴德国又带领一批工人在福建开办鞋厂。

  几年后,吴德国回川,发现成都的私营企业也渐渐萌芽,“异乡办厂有诸多不便,既然家乡私营企业发展了,肯定选择回乡创业。”1997年,依百兰鞋厂正式成立,当时仅是一个拥有十几名工人的手工作坊。

  那时,成都像依百兰这样的手工制鞋作坊不在少数,现任卡美多鞋业公司董事长的冯永刚,在做了几年鞋子生意后也一头扎进了制鞋行业,“当时什么都不懂,一个卖胶水的上门来给我推销胶水,我跟他说你觉得做鞋需要哪些胶水,就一样放一瓶吧。”

  转型

    坚持走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之路

  到1998年,依百兰鞋厂已初具规模,并在武侯大道建了厂房。进入2000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原先武侯大道的鞋业作坊、工厂开始逐渐向金花、簇桥等地转移。同时,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迈进,管理方式也从人管人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转型期间的“阵痛”,成都鞋企的老板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从1999年到2003年,厂子连续亏损4年,损失额达几百万。”吴德国回忆,到广州、福建等沿海地区考察后,他深深地知道,成都鞋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唯一出路就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但当时的订单很零散,难以做到标准化生产,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

  “非常艰难。”吴德国感叹,“当时朋友们都劝我不要轻易尝试,但当时铁了心要搞标准化生产,就当是趟地雷,趟过去了大家就跟着过来,趟不过去就牺牲我一个。”终于,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依百兰鞋厂有了转机,扭亏为盈。

  对卡美多鞋业董事长冯永刚来说,那段时光同样难以忘记。“配套设施跟不上,生产出来的鞋跟和鞋帽都组合不起来,遇到很多问题。”冯永刚说,最严重时,他甚至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开导他,“放下压力,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天天泡酒吧,足足3个月后,才慢慢好起来。”一步步走来,卡美多鞋业终于摸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才有了现在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卡美多”品牌。

   发展

    家家搞“贴牌”墙内开花墙外香

  很长时间里,成都鞋业都被认为是“为他人作嫁衣”,“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直到3年前,成都绝大部分鞋企都是以“外销”为主,而“内销”则不成气候。

  依百兰鞋业从2000年开始就与美国派诺蒙公司建立了合作计划,为该公司做订单加工,产品贴上派诺蒙的品牌后再出口。后来,依百兰还与国外多个大品牌进行合作,主要做贴牌生产。

  说到贴牌生产,不得不提成都艾民儿鞋业。还仅仅是家族式小作坊时,面对国内鞋业市场的产品积压、市场竞争不规范等情况,艾民儿便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1998年,艾民儿董事长刘琼英只身到俄罗斯考察,并迅速作出反应,将俄罗斯、东欧乃至整个欧洲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几年时间,艾民儿便与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日本等40多个国家建立了商贸关系。

  思变

    创自主品牌内销外销双管齐下

  直到美国白宫秘书处发来感谢信,依百兰鞋业依旧没有意识到,创建自己的鞋业品牌有多么重要。

  两年前开始,吴德国逐渐将自己一手创立的依百兰鞋业交到儿子吴夕帆手上。和父亲不一样,吴夕帆的目标就是发展自己的品牌。“做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前期需要极大投入,但见效缓慢,这需要坚持。”出任依百兰公司总经理已1年有余的吴夕帆谈到依百兰品牌的发展,踌躇满志。

  卡美多鞋业应该算成都鞋业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较早的企业。如今的卡美多,在全国各地已有数百家专卖店,也在众多大型商场设立了专柜。冯永刚坚持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从未动摇,他的目标是未来几年争取让卡美多鞋业公司上市。

  一直以做OEM(代工生产)订单为主的艾民儿鞋业也逐渐开始发展自主品牌,“温州主要生产男鞋,广州主要加工欧美订单,福建主要生产运动鞋,成都是名副其实的女鞋之都。我们的鞋子质量一点不比别人差,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品牌影响力。”艾民儿董事长刘琼英说。

  除了注重开创自主品牌,外销转内销也成了众多鞋业老板们思考的问题。刘琼英说,发展内销是必然之路,但外销也不会放松,应该是外销内销双管齐下

  未来

    2015年成都鞋业产值超300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金花、簇桥一带依托武侯区原有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配套完善、产销一体、年产皮鞋过亿双的产业规模。2005年年底,武侯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区域品牌称号。目前,鞋都的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武侯鞋业在稳定外销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培养和孕育了卡美多、sheme、艾米奇等一大批女鞋名牌。

  武侯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范鸿介绍,2006年起,管委会每年都举办“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来吸引国内外商家,共达成了意向性合作订单约60亿元。同时还组团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女鞋之都”的影响力。

  武侯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未来的中国女鞋之都,还将利用“前店后厂”的工业旅游概念发展旅游业,去年10月,中国女鞋之都旅游景区已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审。

  范鸿说,到2015年,武侯区争取实现鞋业产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在品牌运营方面,将利用“中国女鞋之都”的区域品牌影响力,集中培育3-5个知名本土品牌,将“中国女鞋之都”打造为集中高档女鞋设计、研发、生产集聚和贸易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化女鞋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