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国人对物价的飞涨感受深刻。纺织行业也不例外,原料价格的波动甚至连行业外的人都略知一二,此外,还有用工、能源等成本的上涨,让企业的利润不断摊薄。然而,这些成本在向终端传导时却显得底气不足,以致不少服装企业备感沉重。就此,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和商场,看他们在面对成本压力时作何反应。
产品提价已成必然
春节过后,天气逐渐回暖,伴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也逐渐准备脱下臃肿的棉服,换上轻便的春装。然而,记者在双安商场、金源燕莎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中了解到,尽管有很多顾客表示出购买春装的意向,但实际的销售量要比往年同期有非常明显的下降,而这种现象正是由于服装价格的上涨造成的,据了解,今年的春装价格涨幅在5%~20%不等。“今年买一件风衣的价格在往年足够买一件羽绒服或者大衣了。”双安商场的营业员说,“今年我们一件短款风衣的价格一般在1500元左右,长款的1800元,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倍。”
对于提价,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去年就曾给出过明确的解释:“在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75%,加工制造成本占25%左右。现在的情况是,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在上涨,服装涨价是水涨船高的事情,制造成本刚性上涨必然向下一个环节传递。”
森马品牌销售部刘经理告诉记者,面对服装成本的上涨,商品提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去年年末,就已经制定好了今年春装的涨价方案。涨价是必然的,成本的影响确实很大,原料价格波动是一方面,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尽可能减小经销商的压力,今年春装的涨幅并不是很大。”刘先生说。
除此之外,春装价格的上涨还有另一层因素,“去年冬季棉花价格的波动,导致冬装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亏损,所以春装提价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担一些冬装市场的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春装的提价只是一个开始,依据行业惯例,服装生产企业一般都是提前两季生产,所以近期原料价格的回升以及劳动力成本“飙高”的传导效应并未完全到位,如果成本持续走高,服装价格的上涨趋势很有可能一直延续到夏秋装市场,据业内人士分析,那时的服装价格估计会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20%。
涨价推动理性消费
成本的上涨并不是单纯通过涨价就可以解决的,对于很多服装企业来说,涨与不涨可能都带来极其惨痛的后果。迫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消费者一方面收入没有增多,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压力,只能减少一部分支出,服装消费自然首当其冲。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的女装部负责人纪纲告诉记者,从春节至今,春装的销售量是近几年来最低的。“尤其是春节期间,以往春节的销售业绩在整年当中都会是最好看的一部分,可是今年却只能算不是很惨,在所有的服装种类中只有童装最为接近往年的水平。”除了销售业绩的下降之外,商品价格上涨还带来了另一个新现象,很多品牌在春节刚过就开展了打折促销的活动。“这在往年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打折促销都会是商家在服装换季阶段采用的促销方式,而现在新品才刚刚上架不久,就开始打折,而且还都是7~8折或满100元返30元这种幅度很大的优惠,可想而知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压力的确很大。”纪纲说。
对于产品涨价,东莞市的盈彩美地市场营销主管胡雯有着满肚子的苦水,她说:“消费者的忠诚度建立在价格和品质上,消费者已经接受了你现在的价格,如果突然大幅度提价,将会导致客户的流失。很多企业春装的涨幅只有5%~15%,这远远赶不上成本上涨的速度,此外还包括拉闸限电、物价飞涨带来的代工成本上涨、物流成本上涨等等。对此,很多企业在设计款式上寻求简约,以减少布料的使用,同时降低布料的品质,尽可能压缩成本。即使这样,一系列应对措施仍然无法完全抵消成本上涨压力,即使涨价也仍然缩减了很大的利润。”
面对服装涨价,一些消费者也勒紧了腰带。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被动应对,很多人则主动出击,改变原有的购衣方式,选择一些更省钱的渠道。张女士每月的工资约3000元,有逛街的习惯。虽然早就有在淘宝购物的习惯,但对于服装,她一直都不敢轻易网购,一是难以把握是否合身,二是质量也不能一目了然。但实体店不断上涨的服装价格,迫使她开始成为网淘一族。最近她已经通过淘宝买了两件衣服了,价格比专卖店便宜一半多。“虽然有不合适的风险,但毕竟便宜很多,值得冒险。”
除去网购,直接买布做衣服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省钱之道。
拥有两家制衣店的王女士说:“春节之后,订单明显多了起来,以前大多是些中老年人来做衣服,现在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来的布料和要求的样式千奇百怪,甚至有些款式都是我们没见过的。虽然原料上涨,布的价格相比以往也有成倍的增长,不过即使这样,做衣服和去商场买衣服相比价格上还是有很大的优惠,在我们这里做一件西服大概要300~500元,如果到商场里去买就肯定要上千了。”
企业遭遇内忧外患
在内销市场受成本波动影响的同时,出口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据海关总署2月14日的数据显示,1月份服装出口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纺织品出口82.4亿美元,增长47.5%。这明显高于去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3.6%的增幅。宁波天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松谨表示,今年1月出口的纺织品基本都是去年所接的订单,部分本来是2月要出的货,也都集中赶在春节前出货。因此,目前的出口额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压力减少。在同时面对棉纱、劳动力等成本继续上涨及“招工难”问题时,企业今年以来产品报价不得不上调了20%~30%,少数客户已将订单往孟加拉、越南以及东欧等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大部分客户依然在观望中,未来几个月出口订单情况现在还无法判断,形势不容乐观。乐天服装公司负责人王毅生也谈到,今年春季服装已基本出口完毕,现在已提前生产夏季服装。成本在不断上涨,有些客户已不能接受,越往后成本压力可能越大。“目前出口订单减少了10%~20%,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的部分客户开始将一些订单转移,由于内地逐渐丧失成本优势,这些客户开始选择成本更低的国家,部分中低档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高档的服装则可能改为从欧美采购。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我们的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王毅生说。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有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却在贬值,由此可能从中国瓜分走部分纺织服装订单。今年2月11日,越南盾对美元贬值,幅度达9.3%。贬值幅度高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担心。在上个月公布的一项有关385家国际买家的调研显示,大部分受访买家表示,他们需要付较高的价格采购中国产品,31%的受访买家表示会增加从越南的采购。调查还表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商已经感到了订单在转移,原因之一就是越南的价格要比中国便宜30%。
越南盾对美元贬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必定会造成影响,但对服装整体出口影响也很有限,因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非常明显,不会因成本的上涨立刻丧失竞争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依然处于上升阶段,目前暂时尚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订单转移,东南亚国家的纺织加工能力毕竟有限,例如去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而越南只有100多亿美元。但服装企业也该对这一转移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假以时日,在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地区的技术及配套完善后,将会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真正带来威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