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馅饼还是陷阱?(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20日

核心提示

  快过年了,随处都能看到各类商家的促销广告,“打折”、“降价”的字样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买一送一”、“100元当做260元花”、“满200返100”……诸如此类的宣传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商家是否能让百姓高兴地掏出腰包,消费者又是否能从中获得实惠呢?今年的促销活动有没有新的变化,存不存在消费陷阱?就这一问题,日前,记者对各大商场进行了探访。

    调查 打折商品销售旺

  记者先后来到钟楼、民乐园、东大街等大型商场集中地区,对商家打折券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采访时,记者发现与往年一样“X当做Y元花”依然是主流的促销口号。在钟楼附近的商场,开元商城的宣传口号是1月16、17日“100元当做220元花”,民生商城的宣传口号是“100元当做260元花”;在民乐园附近的商场,大连万达是“120元当做280元花”,而它对面的新玛特商城是“200元当做600元花”。

  走在东大街上,大多数服装专买店都在降价打折,“买一送一”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还有一些服装品牌打出了“买够300元减70元”口号,有些品牌甚至还打出了“198元当做518元花”。

  这样的宣传着实有吸引力,但打折让利幅度到底有多大呢。一圈下来,记者发现在大型商场,无论打折空间多大,许多都限定在服装和化妆品一类的商品里,例如开元商城用100元钱可以买到220元的服装和化妆品,但这里的商品档次较高,价格也贵,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讲并不实惠。另外,消费者在商场花了数百元后,会得到一堆小面值的消费券,一次使用一张,而且只能买指定商品,这是在诱导消费者循环购买,例如在新正源广场一服装专卖店,“198元当做518元花”实际上是给你了50多张10元的礼券。

  不过,记者发现在这些商场,来赶打折潮的人,依然是源源不断。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大部分市民因为过节期间有传统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单位在过年、过节期间,会给员工发放许多购物卡,促进了消费。记者采访到了一位某知名商家市场部工作人员,他表示,过年过节是消费旺季,他们商场的东西贵于普通的卖场,但并不影响销售,“虽然打折、送消费券的手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促销伎俩,被大众痛批,可是依然有效。另外,各单位在年终大量以购物卡当福利,还存在一个可以突击花钱,逃避审计之嫌。”

    分析 捆绑消售陷阱多

  记者还发现今年促销手段中,出现了被专业人士称为捆绑式消费的新陷阱。例如在民乐园某商场,“120元当做280元花”,宣传语里标明“服装类只能用220元,化妆品可用30元,运动服装用30元”。也就是说你用120元买220元的服装后,商家再给你60元化妆品、运动服装配比券。而此处的另一商城是“100元当做260元花”,也是有各20元的化妆品、运动服装配比券。新开业的一家商城“200元当做600元花”,则是把600元详细地分成了500元的大宗商品和100元的小食品卡,大宗商品里包括了服装、化妆品等,而小食品卡则是包括了四五种,什么5元的国外知名冰激凌店购物券、20元、30元的蛋糕店券、超市购物卡等。

  交大市场营销学副教授王西荣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促销实际上是典型的捆绑式销售,在我国这样的促销手段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销售陷阱。它在消费者购物的同时,把消费者原先没有预计购买的商品强加或诱导强加给消费者,实现商家扩大消费的目的。而强加的商品多是一些滞销商品。面对“捆绑式销售”大优惠,消费者应保持谨慎心态。

  然而,消费者对这些捆绑式消费的促销手段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在民乐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看法不一。在东四路住的退休职工王女士表示,“好些商场送的化妆品、运动服装类的配比券,实际上都没有大用处,那里的化妆品、运动服装都太贵了,20、30元起不了什么作用。”在国企工作的小费则说:“我预计今年结婚,购物满500元后,商场送了张1080元婚纱摄影卡,我就不要,因为给的是西安市最贵的摄影机构的卡。我完全可以选更实惠的地方去。”

  但也有一些人表示只要有自己需要的项目,可去尝试一下。大学生小刘认为,“捆绑式消费当然是应该抵制的,但是我看有些还是比较实惠的。”记者采访的10多名群众中,强烈反对这种消费陷阱的居然并不多。

   提醒 莫被商家噱头蒙

  面对过年前的消费热潮,专家提醒消费者,一定要理性选择,注意陷阱,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王西荣认为,有的商家宣传“满200返XX”,但优惠的不是价格,也不是现金,而是购物券,目的是让消费者循环购物,消费者难以真正得到实惠。同时要留意“买一赠一”的商品质量,并保留相关凭证。商家在促销时的赠品往往是滞销品或劣质品,使用寿命短,性价比低。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商家赠送的商品同样要质量合格,保证正常使用。每逢过节,商品普遍存在“捆绑式销售”、折扣误导陷阱、循环消费陷阱等,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莫被商家的噱头忽悠。

  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节日期间,一些商家以换季、清仓为由,将一些款式老旧、断码、有质量瑕疵或因其他原因滞销的商品摆上柜台,借着节日促销平台进行“特价销售”。消费者购买后没用几天,不是这儿出问题,就是那儿有毛病,找到商家解决,商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广大消费者要留神,如商家注明“特价商品概不退换”、“赠品无三包”等都是无效的“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