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上海开埠比较早,故而西装也流行得早一点。在童年时代,我就喜欢穿西装,因为穿着那种服装觉得大度,行动方便。那时,父母请人给我做了一套咖啡色的西装,我在左上的口袋里还插了一块手帕,腰板挺直,显得有气派,与弟弟一起在派克照相馆拍摄一张合影。大约已过一个甲子了,这张泛黄的照片还收藏在我的相册里。
以后,家里经济拮据,一家人的穿衣、着鞋大都出自母亲的勤劳之手。特别是毛衣,一家老老少少穿的都由她编织。故而,我戏称她为“毛衣厂厂长”。如今她虽已归西几年,可我身上还穿着她织的毛衣。当然,她无力制作西装。
上海的西装,据说雷蒙是一流的。近日看到一段文字,记述雷蒙等上海名店迁京的故事:50年前,印度总理小尼赫鲁在北京做了一套西装,但感觉不满意,改了多次还觉得不合身。于是,外交部官员陪他到上海,找奉帮裁缝给予修改。我出生在上海,祖籍余姚,母亲是镇海人,早就听说“奉帮裁缝”是制西装的高手。小尼赫鲁对经他们手改过的西装觉得挺括、舒适、漂亮,十分满意。为此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的“雷蒙”“波纬”“鸿翔”“造寸”“中国”“国泰”“普兰德”“紫罗兰”等服装、理发、照相、洗染、餐饮等行业几十家服务业商店迁来北京。后来,几家出名的服装店合并成一家,专门为主要领导和出国的公务人员制作服装。在浩劫的年代,因其地处东交民巷,有人想改为“反帝服装店”,但那里还有外国朋友来定做衣服,这样的名称自然不合适。于是便改称“红都服装店”。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习惯穿的蓝色、灰色中山装、两用衫大有改观。什么喇叭裤、超短裙极其时尚,西装也开始流行。某些“左派”先生对此极为不满,发起“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剪喇叭裤、禁止穿超短裙,束披肩发,但西装禁不住。当时,我们单位还给每个职工定做一套西装。
这时也勾起我对西装的兴趣,打算自己花钱再做一套。碰巧的是,我去中国科协采访,他们在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里开设了一处服务部,销售生活用品。熟人带我们去看看。我发现有一块蓝灰色的毛料特别吸引眼球,打听价格也不算高不可攀,于是购买了一套西装的料子。那么请谁做呢?这时候一位做国际报道的同事向我介绍,说是三里屯一带有个裁缝制作的西服很不错。于是我找去了。那是一家私人的店铺,在一处老式楼里,地板还是木质的。店主是一位瘦长的老人,大约有一米七高,戴一副老花镜,一口宁波话。交谈中知道,他是从“红都服装店”退休的。原来也是奉帮裁缝,一句话,就请他做吧。他的做工确实精到,只穿一次试样装就觉得满意了。
可惜的是,1985年我随科技人员代表团去日本访问,西装还没有做成。我只得穿社服前往,也不见逊色。
当然,自己的西装没有白做。我只是在严肃的场合才穿着。过了两年,我的住在台湾的大舅到上海、西安等地旅游,顺道来北京看望姐姐、姐夫我的父母。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我自然隆重接待。我穿着自己定做的新西装,在家请他吃饭,还陪着到天安门等处转一转。他对我说:“你这一套西装,合身、挺括、漂亮。啥人搭(为)侬(你)做的啊?”我回答是奉帮裁缝。他高兴得连连说:“好!好!奉帮裁缝做工就是地道!”
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记得后来去东华门大街,有一家“培罗蒙服装店”,好像与“雷蒙”、“波纬”等齐名的。店铺十分气派,白色的大理石与瓷砖装饰,雕花的房柱,宽敞明亮,可是西服的价格不菲,我不敢问津。自然,这个价格在现在的一些名牌服装店里已经是平平常常的了。好在我自己的西服依然保存着。去年试了一下,裤子显得瘦小,也有破损,穿不了了,可上衣若在初秋时穿,依然挺括。我便像对待古董似地保持着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袅袅的福音总在我耳边回荡着。
也许是上海开埠比较早,故而西装也流行得早一点。在童年时代,我就喜欢穿西装,因为穿着那种服装觉得大度,行动方便。那时,父母请人给我做了一套咖啡色的西装,我在左上的口袋里还插了一块手帕,腰板挺直,显得有气派,与弟弟一起在派克照相馆拍摄一张合影。大约已过一个甲子了,这张泛黄的照片还收藏在我的相册里。
以后,家里经济拮据,一家人的穿衣、着鞋大都出自母亲的勤劳之手。特别是毛衣,一家老老少少穿的都由她编织。故而,我戏称她为“毛衣厂厂长”。如今她虽已归西几年,可我身上还穿着她织的毛衣。当然,她无力制作西装。
上海的西装,据说雷蒙是一流的。近日看到一段文字,记述雷蒙等上海名店迁京的故事:50年前,印度总理小尼赫鲁在北京做了一套西装,但感觉不满意,改了多次还觉得不合身。于是,外交部官员陪他到上海,找奉帮裁缝给予修改。我出生在上海,祖籍余姚,母亲是镇海人,早就听说“奉帮裁缝”是制西装的高手。小尼赫鲁对经他们手改过的西装觉得挺括、舒适、漂亮,十分满意。为此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的“雷蒙”“波纬”“鸿翔”“造寸”“中国”“国泰”“普兰德”“紫罗兰”等服装、理发、照相、洗染、餐饮等行业几十家服务业商店迁来北京。后来,几家出名的服装店合并成一家,专门为主要领导和出国的公务人员制作服装。在浩劫的年代,因其地处东交民巷,有人想改为“反帝服装店”,但那里还有外国朋友来定做衣服,这样的名称自然不合适。于是便改称“红都服装店”。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习惯穿的蓝色、灰色中山装、两用衫大有改观。什么喇叭裤、超短裙极其时尚,西装也开始流行。某些“左派”先生对此极为不满,发起“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剪喇叭裤、禁止穿超短裙,束披肩发,但西装禁不住。当时,我们单位还给每个职工定做一套西装。
这时也勾起我对西装的兴趣,打算自己花钱再做一套。碰巧的是,我去中国科协采访,他们在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里开设了一处服务部,销售生活用品。熟人带我们去看看。我发现有一块蓝灰色的毛料特别吸引眼球,打听价格也不算高不可攀,于是购买了一套西装的料子。那么请谁做呢?这时候一位做国际报道的同事向我介绍,说是三里屯一带有个裁缝制作的西服很不错。于是我找去了。那是一家私人的店铺,在一处老式楼里,地板还是木质的。店主是一位瘦长的老人,大约有一米七高,戴一副老花镜,一口宁波话。交谈中知道,他是从“红都服装店”退休的。原来也是奉帮裁缝,一句话,就请他做吧。他的做工确实精到,只穿一次试样装就觉得满意了。
可惜的是,1985年我随科技人员代表团去日本访问,西装还没有做成。我只得穿社服前往,也不见逊色。
当然,自己的西装没有白做。我只是在严肃的场合才穿着。过了两年,我的住在台湾的大舅到上海、西安等地旅游,顺道来北京看望姐姐、姐夫我的父母。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我自然隆重接待。我穿着自己定做的新西装,在家请他吃饭,还陪着到天安门等处转一转。他对我说:“你这一套西装,合身、挺括、漂亮。啥人搭(为)侬(你)做的啊?”我回答是奉帮裁缝。他高兴得连连说:“好!好!奉帮裁缝做工就是地道!”
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记得后来去东华门大街,有一家“培罗蒙服装店”,好像与“雷蒙”、“波纬”等齐名的。店铺十分气派,白色的大理石与瓷砖装饰,雕花的房柱,宽敞明亮,可是西服的价格不菲,我不敢问津。自然,这个价格在现在的一些名牌服装店里已经是平平常常的了。好在我自己的西服依然保存着。去年试了一下,裤子显得瘦小,也有破损,穿不了了,可上衣若在初秋时穿,依然挺括。我便像对待古董似地保持着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袅袅的福音总在我耳边回荡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