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西安纺织城:变历史包袱为优势资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6日

  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转型?这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西安纺织城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坚持破产不破生产力,通过体制创新将历史包袱变成了优势发展资源,成功解决了传统产业转型“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路。

  夕阳产业迎来新生

  西安纺织城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因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和生产工艺的落后,纺织城地区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下岗,许多家庭生活极度困难,上访、堵路事件时有发生。纺织城也由辉煌时期的西安“小上海”变为全市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为了实现纺织城的转型发展,2008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完成这一地区主要国企破产改制的同时,启动新一轮的产业重组,成立了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同时异地选址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纺织产业搬迁、改造、升级工作。

  “我们纺织企业的搬迁,是一种全方位的升级改造。”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柳说:“老企业厂区搬迁之后,我们将投资20亿元建设一个占地800亩的新厂区,形成30万锭的大型纺织品生产基地。新基地是按照新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要求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一流水平,这里的纺织产业将重获新生。”

  对于纺织城老产业的“高调振兴”,今年77岁的西北国棉四厂退休职工葛朝祥深有感触。他说:“纺织城曾经是西安最富、人气最旺的地方。最近十多来年,这里又成了企业和职工最困难的地区,连自来水都要限时供应,年轻人也不好找对象,许多人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现在看到西安市采取措施继续高水平发展纺织业,让我这个老职工又看到了希望。”

   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资源

  在纺织城地区,许多干部职工认为,各级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让纺织产业重新带动西安城东区域经济发展,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又是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选择。

  灞桥区委书记聂仲秋认为,企业破产不等于产业破产,传统产业也不等于是夕阳产业。他说:“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没有前途。但我们考虑到纺织企业转型必须抱有民生情怀和忧患意识,要立足必须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的客观现实,因此纺织城的转型不可能脱离纺织产业,我们在让部分纺织企业破产重组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破坏纺织产业的生产力。”

  尽管争议很大,但大家还是形成了重振纺织产业的共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国荣分析说,纺织城的“重生”面临多重机遇: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许多企业在寻找产业承接地;再加上纺织城原有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这里的纺织产业具备了新一轮发展的条件。

  重振纺织产业也得到了大量企业职工的认可。原西北国棉三厂职工李玲花说:“人人都要穿衣服,纺织业怎么会没有前途?过去企业发展不行,主要还是技术、设备、产品落后,附加值太低。升级改造之后,肯定能挣钱。”

  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柳说:“纺织行业不可能像一些新兴产业那样产生高额利润,但只要做好了,照样能够成为高端产业创造稳定的收益。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正是缘于这种共识和信心,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改造纺织城老区,再一次成为西安东郊灞桥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过去纺织产业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职工贫困面广,稳定压力大。那时我们的纺织企业想寻找投资商,门槛也低,但客商到那些老厂一考察,摇摇头都走了。”聂仲秋说:“现在我们招商门槛高了,客商反而多了。近两年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已引进项目49个,合同引资300亿元,已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89亿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体制创新解决两大难题

  大型国企破产改制之后,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往往面临“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西安纺织城的转型发展中,基层政府通过体制创新使这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纺织企业改造、升级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腾笼换鸟”中得以解决。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柳说,纺织企业搬迁重建过程中,旧厂区的国有土地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收储,按照新规划开发建设商贸、物流、住宅、文化创意等产业,由此利用土地级差可以为新厂区建设、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筹集资金约15亿元。

  聂仲秋介绍,前些年纺织城地区衰落的一大原因是产业单一、产业链断裂。而现在正在建设的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将以纺织企业搬迁和承接东部企业转移为主,拉长、拉圆纺织产业链条,形成纺织集群,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提供充分就业岗位。

  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国荣说,园区规划占地约15平方公里,大约8年时间建成后,不仅能形成约500亿元的产值,而且可以提供8万多个就业岗位,这将为目前纺织城地区约2万名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解决老工业基地“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