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油价牵动纺织业神经原料供应缺口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3/2010 10: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冬天是真没钱买羽绒服了,大家就抱团取暖吧”,入冬以来,类似的话题总能引起一些网友的共鸣。一位网友诉苦说:“据说今年冬天会冷……去商场转了转,想买件羽绒服过冬,这‘华丽丽’的价格啊,便宜的七八百,一般都1000(元)以上。”

  还有人去年在一家品牌连锁店看中的羽绒服是299元,没买;今年再去看同类产品,“哭了”——499元……

  纺织业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变化。来自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消息称,羽绒服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惊人”。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院长王瑞指出,服装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最近几个月来棉花等原料的涨价引起的。

  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最新行业警示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国际棉花价格均快速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最高水平。10月27日,中国棉花进口指数达到152.47美分/磅,比年初的82.18美分/磅,上涨70.29美分/磅,增幅达85.5%。

  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指出,我国棉花总产量今年较去年有小幅下降,而纺纱产量及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棉价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纪录”。

  最近一段时间,温州“炒房团”变身“炒棉团”的新闻,让公众对持续走高的棉价有了更深的印象。但一般人不容易想到,油价也会切切实实影响到自己身上的一丝一缕。

  对于天津工大纺织学院党委书记张健飞教授而言,油价的每一轮上涨,都会使他联想到家人的衣服鞋帽。他说,化纤服装在服装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化纤全部是从石油里提炼的。当石油资源变得紧缺,化纤产品的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

  王瑞告诉记者,伴随着石油储量的枯竭,化学纤维日渐减少,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纺织业界正在努力寻找各种纤维原料,以取代化学纤维。

  油价牵动着纺织界的神经,一方面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原料供应上。11月22日,在天津工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祖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纺织学术论坛上,纺织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指出,由于石油化工原料渐趋枯竭,纺织纤维原料供应缺口很大,“必须另觅资源”。

  

  化学纤维是纺织纤维中的主力。2009年,全球天然纤维(棉、毛、麻、丝等)总产量为2760万吨,化学纤维总产量为4625万吨。到2050年,人类需要的纺织纤维原料预计增加到2.5亿吨。

  但也是在2050年,全球石油可能就将枯竭——这是11月8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两位经济学家发表的预测结果。

  姚穆认为,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今后纺织纤维原料供应的缺口是很大的。拓宽纺织纤维原料是纺织业当前面临的任务。

  一旦失去化纤,无论怎样努力加大天然纤维的产量,也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何况,棉花等天然纤维原料的生产不会无限扩大。姚穆指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2亿,人口暴增将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有限的耕地会更多用于种植粮食。

  姚穆建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培育新品种,在盐碱地、荒滩地、山坡地等不产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可产生天然纤维的植物。

  “中国已经启动一项工作,要培育新的棉、麻和桑树新品种,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他说。

  姚穆说,喂蚕余下的桑条、榨糖后的甘蔗渣、玉米秆等废弃农作物的资源,以及竹材、海藻、蟹壳、虾皮等,都可提取出纤维素,作为再生纤维的原料。比如海藻在被提取碘之后,海藻酸可以提取出来,做成海藻酸钠,进行纺丝。

  据他介绍,中国利用醋酸细菌生产的纤维素,年产量已达2.5万吨,这是人们常见的醋长了“白毛”之后,提取出来的物质。

  姚穆还认为,在开发新型非棉纤维来代替棉纤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废弃纺织品。全球每年废弃纺织品在3000万吨以上,不用就会变成环境污染物。当然,再生利用的难度不小,成本较高。目前,已有少数企业进入了废弃纺织品再利用的市场,有的企业把旧塑料瓶切片、纺丝,制成了服装面料。

  福建海东青新材料集团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有一部分可用于制造服装和鞋类产品。该公司执行总裁粘伟诚介绍说,公司的生产原料基本都是废弃的塑料瓶。

  据台北科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姚兴川介绍,在台湾,回收废弃的饮料瓶或聚酯废纱、废布,再生制成纺织品或成衣,是纺织与成衣产业环保再生模式中最广为人知的形式。

  姚兴川教授说,台湾本地不产任何可以织造和产业化的天然纤维,几乎全靠进口。但是台湾有几家化纤厂专门收集塑料瓶,切片、抽丝。很多废弃物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用到纺织物上,但有时回收的成本比较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