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客 盆满钵满
整个十月,棉花中间商魏建明都在兴奋中度过。
11月8日,就在七部委下发通知稳定棉花价格的当天,魏建明还是接到了不少“求棉”电话。“不卖了,现在基本停了,都不报价了。”
魏建明现在打算休息一下,他刚从新疆回来,100吨的棉花,以近3万元每吨的价格成交。棉花还在运输审批的过程中,就被订光了。“一车棉,运到天津最快也得12天,现在每天的价格,上午报完下午就涨200元,谁知道12天以后什么样?”
他也确实赚钱了。9月中旬棉花刚一开秤,魏建明就开始了动作。他没有以往年的形势进行判断。实际上,从历年来看,棉花的价格一直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维持在一万五千元左右,在2008年仅有的低迷期,价格一路跌到一万一千元,而那一年国家进行收储,也稳定了价格。
在魏建明看来,现在的价格还没有到头,棉价虽然跌了,但也只是小幅调整。虽然他也不敢贸然进货,但今年棉花歉收,国家储备的棉花投放也已经销售一空,从美国进口的棉花还在运输途中,市场也有需求空间。“到春节达到三万五。今年歉收,国家采购也不一定能填得上这个空当。”
他想了一下,伸出四个手指头一晃:“能到4万。”
魏建明说这句话,是11月9日。十天后,棉价下跌到三万元以下,他却看得淡然如水,“我早就不囤棉了。”
无论如何,在市场经济下,魏建明的情况都算是幸福的烦恼。他今年赚了“几年的总和”,却又为明年的棉花走势担心。他寄希望于市场需求,想在最大的下跌行情到来之前,再囤一笔货,但是,“明年农民一定会多种棉花,一旦增产,价格势必下来,现在的棉花销不出去,就砸在手里。”
这种情况已经初露端倪。魏建明现在接到的电话,更多的是在打探消息。而真正要棉花的厂家不多。几天前,为了那一百万吨棉花的销路,他打电话给河南的一个老客户——拥有60万锭生产能力的棉纱厂,但厂家只要了很少一部分货。电话里,对方告诉他,厂子已经关了20万锭,并由化纤材料代替棉花。
大厂的生存尚且如此,很多小厂则入不敷出。张本海的工厂不是个例,在唐山滦南,村镇中的作坊式棉纺厂——平均每家只有几千锭的产纱量,则在棉价的涨声中相继关闭。
魏建明说,“现在就是投机。”价格飞涨的时候,他给同样做棉花中间商的朋友打电话,第一句就是:“怎么样,现在的棉花价格让你高兴了吧。”这些中间商领会其中的意思,他们的表达并不含蓄:“钱是有的。”
囤积是一种观望。因为资金链顶得住,棉花的流通被暂时性地压制下来。魏建明的同行朋友中,有不少获得了外来资金的注入。“只要某种物资一缺乏,钱马上就过来。包括南方的一些人挣了很多钱,钱不能放着,就投进来,所以大的中间商往往不缺钱。”
热钱让中间商集体沸腾。魏建明算过一笔账,一个中间商9月中旬的时候,以两万三拿货,如果压得住,现在一吨就赚将近一万元,100吨就100万。而这个数还没有到底。“现在10个商人得有9个看着,看国家如何调控。”
国家还在想办法平抑让棉价“更低一些”,包括让城市人有些“惊悚”的副食品价格。但在魏建明们的眼中,仅对棉花而言,调控目前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供需矛盾,市场行为,国家怎么调?国家也没有储备了啊,况且现在通胀,热钱到处窜,用工价格又只涨不跌,棉花还歉收,价格已经涨到那里了,即便是跌到两万九,只要未来走势稳定,该赚的还得赚,短期内很难抑制。商人是可以冒险的。”
这句话或许同样命中了张本海的现状,击中徐庆民的神经,也让处在最底层的棉农莞尔一笑。这样如过山车般势比黄金的棉价上涨涨幅带来的命运悲欢,让暂时失业的女工刘阳红一语点破:“都在这个圈圈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后记】
9月18日,棉价下跌的第六天。
张本海的棉纺厂还没开工,在不确定中,他还在判断进一步的价格走势;刘阳红结束了收棉的工作,此时,她正和另外一家棉纺厂商谈自己的待遇问题;她的堂哥郑宝东,则希望在明年将家里的玉米地改为棉花田;而魏建明每天早晨照常来到公司,用电话打探一遍价格后,继续无所事事地做着“涨回去”的梦。
9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当前棉花价格形势,会议提出: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
“这回收棉的山东人该走了。”徐庆东说。此外,他还在焦虑地等待着年底的结算,“这个年景,希望别赔本。”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