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活态文化望谟“格子花” (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10月26日至27日,记者在望谟县复兴镇祥乐布依族织布文化村,为发现保存完整的布依族织布“格子花”手工艺而惊喜。过去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手工艺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今天发展的一种可贵资源。

  “望谟的布依族织布太好了!”10月26日,在驱车去望谟县的路上,黔西南民族师专教师龙青松为记者极力推荐布依族织布文化。龙青松介绍,当地诗人谭世禄给予“土布”一个诗性的名字“格子花”,还为它作了一首诗。很快,这首诗以短信的形式出现在记者的手机上,打开读取:“王母(即今日望谟县)河头势转斜,蟠桃旧地有人家。联机布染分颜色,此处还多格子花。”

格子花布包裹着布依族古老的历史(望谟县委宣传部提供)

  布依族第一土语区黔西南望谟县,布依族人口占80%左右,处于南北盘江生态文化区,为布依族文化发源地及布依族文化核心地带之一。但是,由于长久处于交通不发达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当地至今留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古朴持重的传统手工艺还大量保存在村落里,全县160多个村寨,有100余个寨子保存有手工织布。

  10月26日晚,记者与望谟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祥复兴镇乐村寨,一群少数民族妇女站在一排排布依族格子花布前,笑对我们,似乎心里流动美妙的世界。

  祥乐村至今有一百多辆织机,家家户户都纺花织布,每个妇女都在纺织。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村寨,你会听到此起彼伏的纺织声。

  走进寨子深处,在秦国瑞家,我们看到两部正在转动的织布机,4个踏板的织机上缠着宽65厘米的格子花布。秦国瑞身着布依族传统土布服饰,身后的床上铺着格子花布床单。他安静地坐在织布机前,向我们展示她的精湛手艺,眼里流淌着对土布的尊重和热爱。每个月能织布四五匹,可以为家用,也能卖到周边市场挣点盐巴钱,现在游客喜欢来村子里看织布文化,她和大多数妇女一样,很乐意织布,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样式。

  值得关注的是,望谟县拥有100多个纺织古村落,有4万多辆布依族传统纺织车及相应的蓝靛染缸,种植有几十亩的“歪你”(布依族的乡土棉花种)及几百亩蓝靛园。

  深夜,站在寨子深邃的夜空下,在一盏昏暗的灯光下,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布依族妇女说着做格子花布的时光。甘蔗纹、蚊子纹、浮萍纹、桐花纹……格子花布就在她们的头上包裹着,包裹着布依族古老的历史,闪动着耀眼的圣洁。

  布依族先民以善纺著称。在布依族的《摩经》中有纺织手工技艺的反映,讲述了布依族先民从编织到纺织的转变。布依族古歌《造棉造布歌》唱述有先民发现棉花,并利用作纺织原料的场景。今天,种植、采摘棉花到纺纱、织布,这个工艺看似如此细致的活路,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手工艺考验人的耐性,却代替不了“格子花”对于布依族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这是幽居深山仍保存织布手工艺的布依族人的动力。

  祥乐村年格子花土布产量一万“绢”(或“霍”),总长约100公里,这些布,至今仍被视为当地人嫁女的重要陪嫁物及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品,每个家庭姑娘陪嫁,母亲要准备床单、被套、衣服各10余件,要不会被别人笑。

  而土布在周边市场销售日渐趋好,也成为激励妇女坚持格子花织布的因素之一。望谟县布依族格子花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传统纺织文化为何能够延续至今?市场的激励是一个重要动因。而内部面对外界的主动调适,适应当下发展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营造布依族文化氛围,首先要从建筑方面入手,在客人进入村寨后第一时间抓住其眼球,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使客人产生一种新奇感和审美愉悦。”龙青松说,能吸引游客眼球的还有服饰。在布依族村寨,尤其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寨,要动员群众穿着民族服饰,还要注意抓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服饰当然也应当与时俱进,可以考虑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革,使之更美观、更轻便、更时尚,这样,青少年就比较容易接受,充分发挥传统服饰的市场价值。

  在望谟县我们看到,布依族文化的古老、纯洁和多彩,每每吃饭,都有身着改进民族服饰的妇女来唱歌,《望谟是个好地方》被一遍遍地传唱。

  去年,望谟县举办的首届“三月三”,成为“人民自己的节日”,每一个望谟县的干部群众都穿上布依族民族服饰,80%的县城居民还说着布依话,庆祝节日的欢乐。

  举办节日、打造民族文化村落,这些都是旅游发展的样式。旅游发展的方式进入,是各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共识,也需要积极引导更多的深度文化样式,提倡多元的发展模式,适合“格子花”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的现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