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光了两年之后,尾货业的日子不再好过。随着沿海以及江浙地区服装出口企业的较低开工率,导致国内部分尾货市场关门。
货源决定着尾货市场的生命线,由于尾货货源的紧缺,长春本地经营者的销售陷困境,提前进入了“冬季”。业内人士指出,大环境缺货,尾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缺货被迫关门
时髦、另类、高价曾经是尾货行业的代名词,现如今市场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危机源于上游批发环节货源的供给失衡。
今年28岁的陈思是个尾货商。谈到眼下的生意现状,她十分“纠结”。
“我开了两家店,一家在苦苦支撑,另外一家已经关门歇业。优质尾货淘不到,同质化的尾货没市场,这就是现状。”陈思说,北京规模较大的尾货市场,光是今年就黄了三家,北京丰台、昌平等区几家尾货市场开业半年就遭受了关门歇业的命运,这对北方淘货的商家来说,打击不小。
据她介绍,她经常进货的天兰天尾货市场、北京动物园市场内许多商家都不干了,原因是优质货源组织不上来。
曾经在长春尾货市场可谓“呼风唤雨”的尾货商刘先生,也被当下市场搞得焦头烂额。“入秋尾货服装就贵了,可现在淘不到货,看着干着急。”刘先生说,为了能找到量大质优的尾货,北京、上海、浙江、广州都走遍了,但效果不是很好。
转型利润缩水
有人硬挺继续经营,也有人在利润无法保证的前提下,转项经营,但由于临时“改道”,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收益。
“外贸出口不畅,尾货基地广东省此前盛产尾货的景象也不在了,国内没有货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转项经营的一员,姜雪对当前收益并不满意,在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的时装领域,收入差强人意。
姜雪算了一笔账,过去好的时候销售尾货的收益每月扣去租金等开销,至少能赚上5000元,而现在经营的传统服装,2000元就是好的了,利润缩水显而易见。
姜雪的转项经营不畅,只是这个行业中的一个缩影。“先前做尾货生意,一提起同行那是冤家,现在尾货难求,同行都是难友。”长春黑水路批发商赵玉石对于这种说法表示赞同。目前,行业上出现的缺货“症结”,已经严重影响了上下游产业相衔接的利润,从业者利润缩水已经是普遍现象。
“捡钱”时代已终结
此前广州、北京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服装尾货批发市场。但由于一些出口企业近两年内经营不畅,许多企业已经不再生产尾货,导致不少尾货批发市场关门。
对此,北京思卓营销顾问冯明涛认为,中国尾货业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现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低附加值产业渐渐被淘汰,社会库存的大批量售出,与经营者的大批加入,造成了社会供求的紧张。
此外,对于尾货经营,他表示,行业洗牌将贯穿整个尾货业,信息支持和广泛的关系网将成淘货赚钱的“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尾货经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拥有尾货信息,过去“捡钱”时代已经被终结,商家经营提前“入冬”的现象,未来还会频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